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中国印刷史话

作者 : 张绍勋

印刷术被称为“文明之母”。它的广泛传播,为全世界各国出版大量书籍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为全人类享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了不起的贡献。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作者 : 朱学西

我国水利建设,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各族人民的重视。人们经过几千年百折不挠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陆续修建起千千万万的水利设施。本书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10项工程,介绍给读者。一至三项为运河工程,四至八项为农田排灌工程,九至十项为堤塘工程。每一工程的内容都包括:修建的目的、过程、历史演变(以古代为重点,联系到近现代)、工程特点、社会效益和经验教训等。希望能向读者提供这些工程的较为系统的知识。书中,有许多地方涉及历代的尺、里、亩、斗、斤等计量单位。为了便于读者换算,又于书后附有历代度量衡换算简表。

最近更新 2019-11-21

知道点中国历史

作者 : 邱立坤

中国历史上杀戮功臣最多的皇帝是谁?雍正篡位是不是事实?你了解西藏神秘的转世之说吗?中国的疆域最大曾经有多大?古代少数民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楼兰古国因为什么而消失?谁的发明使得全世界文学大大进步? ——这些我们都应该知道点!“知道点”丛书落脚点虽然宏大,着眼点却是谦虚俏皮,北大青年学者数十年读书心得完美分享,图文并茂,带你领略中国文明与历史的博大精深。本书从“数风流人物”、“览历史烟云”、“典章制度”、“三教九流”、“兵家必争之地”、“活跃的少数民族”、“历史的神秘面纱”共七个角度出发,列举了从夏商周开始直至近代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到过推波助澜作用的历史事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广大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与辛劳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历史的步伐。本书落脚点虽然宏大,着眼点却是谦虚俏皮,图文并茂,更加便于读者领略中国文明与历史的博大精深,打造更适宜现代生活阅读的经典读本。

最近更新 2019-11-21

五经四书说略

作者 : 李思敬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保存着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这些典籍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五经”和“四书”就是其中最古老的部分。“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种典籍;“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这些古籍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是作为经典来遵奉的,所以都属于经书之列。

最近更新 2019-11-21

DNA:生命的秘密

作者 : 詹姆斯·沃森 安德鲁·贝瑞

这是一部关于遗传学的简单历史,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为开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再到最终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这过程堪称跌宕起伏。其中不乏合纵连横,斗财斗智,充满完美合作的同时也充斥相互拆台,甚至有时一项科学研究的完成似乎全看运气。基因的故事永远不会枯燥,它比你已知的历史更真实,比你身处的现实更残酷。 这也是一部关于科学天才的有趣故事,他们是天才,但同时也是普通人。有人笃信宗教,有人是社会主义者;有人喜欢越野机车,有人酷似摇滚乐手;有人爵位也不放在眼里,有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人类福祉……这些天才们,连人类的整个未来也好似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这还是一部包含了轰动当时的社会经典案例全集。希特勒那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就是起源于科学家所谓的“优生学”吗?克隆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基因改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当克林顿总统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时,人类已经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了吗?辛普森杀妻案中,DNA技术到底是在公平执法还是放走了罪犯?人性本恶还是本善?……这所有或尖锐或深刻的社会问题正是缘起于遗传学,那么遗传学会给这些问题提供答案吗?这更是一部事关人类医疗前景的未来之书。哮喘、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癌症,以及艾滋病……种种困扰人类生活,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都会在遗传学不断发展的未来得以预防和治愈吗?现在不能达成的困难在何处,是客观原因还是人为原因?科学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的道德底线相差十万八千里吗?到底是什么力量阻碍了遗传学在医疗上的贡献? 以上种种故事都将在本书中一一生动呈现,以上种种问题的答案都将在您阅读本书时逐渐清晰。调查显示,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普遍存在拍案大笑、唏嘘不已、眉头紧锁、对天发呆和会心一笑等复杂表现。如果您也出现上述情况,纯属正常。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成语故事60个

作者 : 暂无记录

宋太宗赵光义,很爱读文史一类书籍。他把文学家李昿等人召来,要他们编一部大型辞书。李昿等人花了七年工夫,摘录了1600种古籍。太平年间,终于编成了共1000卷的《太平总类》。太宗见了这部巨著,非常高兴。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阅读三卷。有时候,由于朝政忙,他没有能按计划阅读。以后一有空,他就补读。侍臣们见宋太宗读这厚厚的书太劳神,劝他休息。宋太宗对他们说:开卷有益,我不觉得疲劳啊! 这部书因为是皇帝看过的,后来就改名为《太平御览》。开卷有益,意思是读书就有好处。后人常用来勉励人们勤奋读书。

最近更新 2019-11-21

人之上升

作者 : 雅可布.布洛诺夫斯基

《人之上升》一书从40万年前的人类发明到迄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真切地反映了人类智慧的发展历程。揭示了自然奥秘的种种重要观念,和越来越复杂的科学发展,都是人力所为。是人,而不仅仅是人的头脑。

最近更新 2019-11-21

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

作者 : 威廉·卡尔文

在这本中等篇幅的科普作品中,进化生物学家、理论神经科学家威廉·卡尔文(William H.Calvin)教授以生动的笔触论述了多少年来科学家们为之魂萦梦牵的关于人类智力的重大问题:什么是智力的本质?动物的智力如何向人类智力进化?思维是如何进行的?对超人智力能作何展望?在论述的过程中,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始终贯穿全书,无论在阐述动物智力进化的过程时,还是在对思维机制的探索中,这一观点都有深刻的体现。实际上,作者所提出的思维的运作机制的实质是时空模式的复制竞争,按作者的说法就是一种达尔文过程。

最近更新 2019-11-21

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

作者 : 费兰西斯·克里克

本书试图用科学方法来解释意识的奥秘。在此,我并非想给出关于意识问题的直截了当的答案。我倒希望能够如此,但是目前似乎太困难了。当然,某些哲学家误认为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对我而言,他们的解释并不属于科学真理的范畴。这里我想做的是勾划出意识问题的本质,并提出一些如何用实验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的建议。我将要提出的是一个特定的研究策略,而不是一个充分发展的理论。我想要知道的是,当我看某个东西时,在我头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Nobel Prize-winning biochemist Crick (co-discoverer with James Watson of DNA's double helix structure) here takes readers to the forefront of modern brain research. Geared to serious lay readers and scientists, this speculative study argues that our minds can be explained, without recourse to religious concepts of a soul, in terms of the interactions of a vast assembly of nerve cells and associated molecules. Crick delves into the nature of consciousness by focusing on visual awareness, an active, constructive process in which the brain selectively combines discrete elements into meaningful images. Early chapters include numerous interactive illustrations to demonstrate the brain's shortcuts, tricks and habits of visual perception. In later chapters Crick discusses neural networks – electronic pathways that can remember patterns or produce spoken language – and outlines research strategies designed to pinpoint the brain's awareness neurons that enable us to see.

最近更新 2019-11-21

汶川地震后方救灾指南

作者 : 萧秋水

适用于后方试图救灾的人,了解捐款、捐物、捐血途径,如何成为志愿者,如何在后方进行心理咨询,帮助灾民进行灾后重建。

最近更新 2019-11-21

寻找神秘的萨满世界

作者 : 孟慧英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萨满文化处于一个濒于消亡的过程,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仍旧存活的萨满、还是萨满文化知情人,无论他们对那个即将逝去的文化抱有怎样的情感,他们都很习惯地生活在现在的时空中,虽然他们的生活角色是各种各样的。本书不打算作普遍意义的理论研讨,只想介绍我在调查中所见到的事实,它们既有给予本人以巨大启发的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事件,也有使我感动和震撼的那些生活场景和现场述说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能在毫无感觉、麻木不仁的状态下进行工作,他接触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事实。他所调查的每个人都处在现实人际关系之中,处在社会具体生活需求之中,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自我的持续与完整,追求与外界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均衡。一种文化的命运是通过许多个人的故事和现实场景来展示的,这些对于我们理解目前所处的社会进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想要感悟中国当代社会历史进展的面貌,或许从本书的介绍中可见一斑。

最近更新 2019-11-21

病毒星球

作者 : 卡尔·齐默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最近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病毒在我们的DNA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DNA片段中8%来自病毒,说它们是我们亲缘有点远的祖先也不为过。但是要小心,这些休眠在人类DNA中的片段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重新组织成活跃的病毒。病毒并不总是面目可憎,人类吸入的氧气里,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视为宫颈癌罪魁祸首的HPV,其实男女通吃且分布广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与人类和平共处。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穿梭,有一定几率携带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后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里,在你感叹人类或其他物种多样性的时候,别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劳。不可否认,病毒也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甲流、埃博拉、SARS,这些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它们本来只攻击蝙蝠、老鼠或鸟类等,怎料自然演化无意之间将人类写进了病毒的黑名单。尽管疫苗不断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让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们的防线。在这本100多页的书里,齐默完成了其他作者用500页的篇幅都得卯足了劲才能达成的目标:揭开生命日常的面纱,重塑我们对它们最本质部分的认知。——《华盛顿邮报》《病毒星球》的写作简洁而优雅,齐默在书中探索了病毒在其他地球生命的演化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讲述了科学家近来如何揭开病毒身上隐藏的惊天秘密……从普通感冒到巨型病毒,这是一本让人着迷、发人深省的病毒科普读物。——《卫报》我是齐默的死忠粉,《病毒星球》也让我过足了瘾。这本书颇具思想深度,叙述准确,一页页翻下来让人渐入佳境。齐默有种神奇的能力,他在讲述关于自然的新奇故事的同时,能更新你对自然的想法和理解,并且始终做到科学准确。——理查德·普雷斯顿,《血疫 : 埃博拉的故事》作者这本书会让你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

最近更新 2020-03-28

中国古代交通

作者 : 王崇焕

中国交通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自国家出现以来,就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交错纵横的道路、姿态各异的桥梁、功能多样的馆驿、各具特色的舟车……都展示了中国古代交通的风采。

最近更新 2019-11-21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作者 : 李诚

《书法小百科》是国学小百科书系之一,共收录259条词条。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的美,在于用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在特殊的宣纸上画出的变化无穷的线条,以及由这些线条组成的图案。这些图案,就是以真、行、草、隶、篆等不同形式表现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字的形式多样形成中国书法的多姿多彩,笔墨线条的无穷韵味使即使不认识汉字或不懂篆书或草书的人都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入门容易,提高却极难,对一般读者来说,欣赏书法作品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以极精练的笔墨,对中国书法各历史时期的风格作了极为精审的概括评论,这对读者学习和欣赏书法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在对著名书法家和作品的介绍赏析中,作者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比如对赵孟頫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的重新评价,对被康有为过分吹捧的《爨宝子碑》的重新定位等。对传世书法名作的介绍,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书法作品的美是抽象的,许多人的评论更加抽象,往往让初学者如坠五里雾中。本书的介绍,既有美学的高度,又尽量通俗易懂,让读者能从中学到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是书法爱好者读懂书法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成语由来

作者 : 王彤伟

经典的成语故事,历经千锤百炼,毫不褪色,其故事依旧生动,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本册工具书共收录339条词条。《成语由来》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进行撰写。对选定的每条成语,力求做到出处要核查、故事要完整、讲解要平实、例句不生造。在确定出处时,首先广泛参考大型辞书,然后必定亲自核对原文,言必有据,不做无稽之谈。注释和故事,以直译为主,保证成语的原貌,忠实可信,不以讹传讹。例句的选用,尽量从名家名作中寻找。《成语由来》可作为一般的成语故事阅读,更可作为一本可信的成语词典使用。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中国传统雕塑

作者 : 顾森

雕塑是一门最古老的艺术,品类众多。不管是气势恢宏的兵马俑,还是构思奇巧的信宫灯,抑或高压珍贵的太湖石、厚重质朴的渎山大玉海……无不体现了巧夺天工的技艺;而白居易、苏轼、米芾等人的趣事,则给中国雕塑平添了无数意趣。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10/12页)当前16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