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1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第一,《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以资本为生产、流通和分配的主体,以商品和货币的交换为媒介手段,以市场机制为经济活动的运行方式,以法律治理体系和信用承诺体系为市场交换的约束条件,以资本获取增殖即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社会化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表明,“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结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动作起来。” [47]需要指出,这种生产方式,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现时代,不仅没有完全消亡,相反,它依然存活着、发展着;它既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对立,还与它相联系;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角度来看,中国不仅苦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且还苦于这种生产方式的不发展;[48]《资本论》提供给我们的,恰恰是科学地认识与能动地改造这种生产方式的方法。(2)由于构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体是资本,所以《资本论》实际上一部论资本的伟大著作。在《资本论》的框架体系中,资本,不仅是一个能够增殖的价值,而且是一个能够占有、支配、索取财富的社会权利;资本增殖,不仅是一个以无限增殖为目标的连续性的客观运动过程,而且是一个取决于人格化资本或职业经理人精心经营的主观运作过程;资本及其增殖,不仅需要技术基础的不断变革,而且也需要制度基础的不断革命。因此,资本,既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制度的主宰,又是以“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49]为交易规则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灵魂,还是以平均利润率为分配准则,同时奉行效率优先的资本分配体系的核心。显然,《资本论》对资本及其增殖所做的这些深刻分析,在今天不仅没有过时,相反却给人以启迪。(3)《资本论》还揭示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以及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这些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真实地剖析这种利益关系,是经济科学不可推卸的任务。在现实社会中,如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的那样,“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50](4)值得指出的是,《资本论》对这些经济关系或利益关系的阐述,从来都不是主观的、抽象的、静止的,而是客观的、具体的、在运动中把握的。例如,它把资本与雇佣工人之间关系,置放在劳动力社会规模内成为商品的基础之上;为此,它详尽地阐述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雇佣劳动阶级形成的历史;它还详尽地阐述了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资本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回发生怎样的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都会为人的发展包括雇佣劳动阶级的发展提供客观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5)《资本论》一再强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架内“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51]马克思明确地说:“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52]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