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1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传统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非中性(真实效应)来自于在总需求冲击之后名义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新的出清市场水平,而价格之所以不能降低以回归均衡,是由于货币工资(成本)不能调整。在卢卡斯、华莱士和巴罗在70年代提出的新古典模型中,任何被预计到的货币冲击的结果是名义工资和价格立即跳至其新的均衡值,因此就业和产量不变,即货币中性。在这样的世界里,系统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费希尔(1977)、费尔普斯和泰勒(1977)则证明,在引入理性预期的模型中,只要放弃市场连续出清的假设,名义冲击是能够产生真实效应的。在他们看来,新古典模型的关键特征是市场持续出清的假设,即完全而立刻的工资和价格变动。因此,费希尔(1977)等为名义工资刚性提供了一个微观假设,即认为在发达经济中,工资不是在现货市场上决定的,而倾向于在某一时期以明确或隐含的长期合同形式确定,从而产生了名义惰性(inertia)。这些长期合同的存在可能产生充分的名义工资刚性,使得货币政策产生效果;与劳动合同的重新谈判相比,货币当局能够更频繁改变货币供应量,因此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会有真实效应,尽管在长期是中性的。也就是说,即使经济行为人进行了理性预期的情况下,如果货币当局对名义需求冲击的反应快于私人部门对名义工资的调整,相机干预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不变的名义工资使得货币当局能够影响真实工资率,从而影响就业和产量。在费希尔的模型中,货币的非中性不是由于未被预计到的货币失察;预计到的货币政策之所以有真实效应,是因为有关信息在合同签订之后才能得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