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前因后果 三 新文化与新制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前言】上集易老师为我们分析了礼乐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周人总结了殷商灭亡的教训。为保住战果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治国思想,易中天教授称之为‘以人为本’,这与今天提倡的以人为本是有区别的,那这样一个治国思想与后世盛行2千多年的礼乐制度有什么关系,究竟什么是礼乐制度?

【正文】周人的这个以人为本就创造了一种新文化,这个文化不同于夏文化和商文化。平时说夏商周,一般的人都理解为三个不同朝代,其实它也是三个不同民族创造的三种不同文化,夏文化信天命叫做“厦道尊命”,为什么信天命,因为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他不知道怎么就突然刮风了,下雨了,打雷了,地震了,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信天命。所以夏人的态度也是“敬鬼侍神而远志”,也是“敬鬼神而远之”为什么要敬因为

他害怕,为什么要远惹不起躲得起嘛。周文化的特点也是“敬鬼神而远之”,但它不是躲,他是想通了,天不可信。“天命靡常”,可信的就是人,天命无常,有常的就是德。而殷商呢,它是重鬼神,拿鬼神来吓唬。因为他觉得他的统治有危机心里没底,所以要利用鬼神来吓唬被统治者给自己壮胆。所以夏商周它是三种不同的的文化,因此礼乐它首先是一种文化然后才是一种制度,我们合起来称之为礼乐文化与礼乐制度。因此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他的第二条就是以德治国。而圣人崇拜刚好是从以人为本到以德治国的中介,因为圣人是人――以人为本,圣人有德――以德治国。一个圣人就把以人为本和以德治国连起来了,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周人为什么要以德治国,两个原因,第一是殷商的教训,第二是统治的需要。据《尚书泰誓》,周武王伐纣时开了一个誓师大会,讨伐殷商一个动员大会,周武王在这个大会上发表一篇演说,就是《泰誓》,但这个泰誓是不是周武王真的说的还是有问题,但可以代表周人的观点。周武王怎么说【flash】各位壮士,今天我们要出征去讨伐纣王,纣王虽然有壮士几万但不是一条心,我虽然只有你们几个人,但咱们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取得胜利。大王圣明,胜利,胜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