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叶嘉莹

中国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以自沉湖水了结了自己的一生,这一令人惊愕的举动留给后人颇多疑惑。正当五十一岁盛年的他,何以在学术研究如日中天的辉煌时刻,遽尔轻生?早期致力于西方哲学和文学研究的他又何以在治学后期转而做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的考证研究?对于这两个令人百思难解的疑问本书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同时,本书还对其以《人间词话》为代表的文学批评作出了恰切的评价。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小说的艺术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戴维·洛奇

《小说的艺术》是九十年代英国非小说类畅销书之一。《金融时报》评论说:它是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以来最出色的、面向大众的小说研究。本书对传统小说艺术、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技巧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与论证,并囊括了小说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的许多章节都曾在《星期日独立报》、《华盛顿邮报》做为专栏文章登载,内容涉及范围极广,几乎包括了古典和现、当代的每一位大作家,如菲尔丁、奥斯丁、亨利·詹姆斯、詹姆斯·乔伊斯等人。这是一部较全面、具有权威性,又适合于广大读者的收藏书。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戈达尔和新浪电影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佚名

让.吕克.戈达尔1930年12月3日在巴黎出生, 1949年在索邦大学学习人类学,活跃于拉丁区的电影俱乐部中。在那里他和安德烈?巴赞成为朋友,经其介绍,陆续结识了《电影手册》编辑部的弗朗索瓦.特吕弗、雅克.里维特和埃里克.侯麦,进入《电影手册》,以汉斯?卢卡斯的笔名开始发表评论文章。从影的最初十年他非常多产,其执导的影片诸如《筋疲力尽》、《轻蔑》、《狂人皮埃洛》、《阿尔法城》、《美国制造》、《芳名.卡门》等影片产生了重大影响,给电影语言带来了一场革命。在法兰西的社会主义狂潮中,这位欧洲最伟大的导演引领着左派激进主义,在他曾经引导了一场彻底变革的电影界的边缘地带不断进行着试验。他后期的优秀作品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评论,然而他仍不失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陈思和

本书是一部以文学作品为主型的文学史,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理解来进行文学史概念的引导,传递出文学史的信息;同时,打破以往文学史一元化的整合视角,以共时性的文学创作为轴心,构筑新的文学创作整体现,显示出特定时代多层面的精神现象。本书贯穿了主编陈思和的几个颇具创见的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观念:多层面、潜在写作、民间文化形态、民间隐形结构、民间的理想主义、共名与无名等,以此梳理当代文学史的复杂成分和发展流变。本书以文学现象为依据,在介绍文学运动史料和文学史背景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作品分析方面,使学习者通过解读作品去实现对文学史中体现出的精神传统的理解。书中将当代文学史分为1949——1978、1978一1989、90年代以后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的主导特征战争文化规范、和平建设时期新的文化规范以及无名时代的文化多元状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本书既是一部普及性的文学史教材,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探索性,适合大专院校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文学研究者做参考。

最近更新 2019-11-21

文心雕龙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刘勰

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历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

最近更新 2019-11-21

红楼心解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俞平伯

本书收集了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之外最重要的红学作品,《读〈红楼梦〉随笔》写于大批判前夕,曾在香港《大公报》连载,但从未出过单行本,《知乐儿语说〈红楼〉》、《旧时月色》等文则是他历尽劫难之后晚年的总结性成果。作者谈红楼梦,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既有扎实的考证,又有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点评,不愧为一代红学研究的范本。

最近更新 2019-11-21

红楼十二层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周汝昌

作者自云:绛楼十二,编成付梓,旧文重理,新作偶添,裒然成帙,亦自可存。这可以提供一面镜子,从中照见我这多年来研治红学的轨迹、得失、拓路、升阶。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集毕生研究之心血,终成红学巨著《红楼十二层》。本书从《红楼》文化、《红楼》本旨、《红楼》女儿、《红楼》灵秀、《红楼》审美、《红楼》自况、《红楼》脂砚、《红楼》探佚、《红楼》真本、《红楼》索引、《红楼》解疑、《红楼》答问等全方位探寻了《红楼梦》的种种悬案,给沉冤文海二百数十年的雪芹平反,还原历史真相。闪电般的灵感和严密的考证中,沿续着中华文化的一脉心香,雅人深致,引人入胜。

最近更新 2019-11-21

红楼梦的真故事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周汝昌

本书内容:她们是一党。她们眼黑着这边,天天寻觅什么风吹草动,喊喊喳喳,吹向邢夫人的愚昧的软耳朵。我刚才说了,有一种七十八回本流传过,书到宝玉祭雯,在池边泣读《芙蓉女儿诔》,便失掉后文(另有考证为据)。从这种本子来看,书中最末部分所写的一件特大事件——不祥的预兆,即是抄检大观园,那是第七十四回的事了。这件丑事与闹剧,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已露悲音姜凉之雾遍被华林,关系至为重大。这场剧是谁导演的?就是王善保家的,是她挑动了王夫人的惊吓与怒气。……

最近更新 2019-11-21

定是红楼梦中人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周汝昌

我是才华智慧崇拜者,尤其是倾倒于曹雪芹所说的正邪两赋而来之人,其聪明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的才男才女。……若论真才女,张爱玲其庶几乎?未见第二琪与比肩者也——这就是我想写写她的夙因。她给自著小说所绘人物像,充分流露出一种英俊之气,是我所仅见的画像高手,令我折服。可见她绝非一个作家之名义所能框住的,她若从事任何一门艺术创作,都会是第一流的大家,对此我是深信而赞口不已的。——周汝昌

最近更新 2019-11-21

《谈艺录》读本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周振甫 冀勤

柯灵先生在《促膝闲话中书君》一文中说:钱氏的两大精神支柱是渊博和睿智,二者互相渗透,互为羽翼。浑然一体。如影随形。他博极群书,古今中外,文史哲无所不窥,无所不精,睿智使他进得去,出得来,提得起,放得下,升堂入室,揽天下珍奇入我襟抱,神而化之,不蹈故常,绝傍前人,熔铸为卓然一家的‘钱学’。渊博使他站得高,望得远,看得透,撒得开,灵心慧眼,明辨深思,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世情而不染一尘,水晶般的透明与坚实,形成他立身处世的独特风格。这种品质,反映在文字里,就是层出不穷的警句,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天下的警句。渊博与睿智,二者缺一,就不是钱锺书了。这是柯灵先生对钱先生所作的高度深入的概括。渊博和睿智的钱先生著作的《谈艺录》补订本,是成为当代显学的钱学的名著之一,为读者所爱读。但对一般读者说来,阅读这本书,还需要作些辅导,因此,我们编这本《〈谈艺录〉读本》。我们粗略地分为:(一)鉴赏论,(二)创作论,(三)作家作品论,(四)文学评论,(五)文体论,(六)修辞,(七)风格。每类中各选若干则,加上小标题,以便检阅。每则后加简注及说明,以便阅读。前三类由周振甫起草,后四类由冀勤起草,并后互相传阅作些订补。

最近更新 2019-11-21

石头记索隐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学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人。18岁设馆教书,26岁中进士、点翰林,29岁授编修。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12年 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主任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长。1940年 3月在香港病逝。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集中起来就是用资产阶级教育代替封建教育。他在主持教育部工作期间,曾进行了划时代的改革。他提倡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教育,主张崇尚自然,尊重儿童,使其才能自由发展。在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为此必须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他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提倡自学。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为中国教育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国伦理学史》、《哲学大纲》、《蔡孑民先生言行录》等,后人编有《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是旧红学索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红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表《石头记索隐》一书,并与胡适进行了著名的论战。 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2.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最近更新 2019-11-21

人间词话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王国维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接受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熔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哲学,美学于一炉,以发挥中国古典文论为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文艺理论体系。此书是王国维的文学批评代表作,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还收录了王国维的词作《人间词》和文学方面的评论多种。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字,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王国维早年研究哲学和文学,后接触到西方文化和思想,深受叔本华影响。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的研究方向转向经史,小学,协助罗振玉整理大云书库藏书。维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金石等方面均有涉猎,且造诣颇深,被称为国学大师。其主要著作有王国维生前亲自编定的《静安文集》《观堂集林》等。本书的编,分为上、下两卷,力求反映原集脉络。《人间词》问世以来,未有专家作全面注解。凡词中之事典、语典、名物、制度、生僻语词等等,逐一出注,间作疏解。至于作品背景之判断,必求有所依据。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清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生于清光绪三年,卒于1927年,享年51。王氏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仅见。其生平著作甚多,身后遗著收为全集者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

最近更新 2019-11-21

诗词格律概要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王力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於要說明甚麽是韻,那卻不太簡單。但是。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拚音字母,對於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拚音中所謂韻母。大家知道,一個漢字用拚音字母拚起來,一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聲母,ōng是韻母。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後面的。我們再看東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聰cō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所以它們是同韻字。

最近更新 2019-11-21

汉文学史纲要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鲁迅

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一九三八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中国小说史略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鲁迅

本书原为作者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后经修订增补,先后于一九二三年、一九二四年由北京大学新潮社以《中国小说史略》为题分上下册出版,一九二五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合印一册出版。一九三一年北新书局出修订本初版。一九三五年第十版时又作个别改订,以后各版均与第十版同。

最近更新 2019-11-21

被背叛的遗嘱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米兰·昆德拉

《被背叛的遗嘱》是米兰·昆德拉一部文化随笔,1993年在法国出版。出版至今影响不断,在文学创作和研究界深有影响。书中作者不仅讨论文学的抽象问题,而且也在论述中涉及社会思想以及音乐创作诸方面问题。《被背叛的遗嘱》从西方小说艺术的鼻祖拉伯雷论起,开篇即谈到了作为小说要素的幽默。作者说:“幽默不是人远古以来的实践;它是一个发明。与小说的诞生相关联。”接着,作者谈到小说是“道德判断被延期的领地”,小说是“创造想象的田园”、“小说的历史作为对历史的报复”等等。特别是对卡夫卡小说艺术以及他在小说历史上的地位分析。可以说独到而精彩纷呈。与文学艺术相关联的,对音乐艺术的论述也贯穿了全文集。作者一方面对这些“背叛”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反驳。作者首先对这些艺术家的小说和音乐作品作了艺术的分析,提出了作者作为一个小说家、一个真正的思想者的理解和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作者从人的思想、灵魂意义上对“背叛”行为进行了委婉的谴责。作者认为这些“背叛者”,他们不但设有真正理解、懂得艺术家们的艺术,而且背叛了这些艺术家们——他们逝去的朋友、偶像的灵魂,他们也并不真正地爱这些他们自称“热爱”的艺术家。在《被背叛的遗嘱》中,米兰·昆德拉思考的是小说创作、小说的艺术以及作为创造者的艺术家在艺术史中的价值和地位。关于“背叛”,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艺术家卓越艺术的误凑,对艺术家死后灵魂的背叛。从中可以看到,米兰·昆德拉作为小说家,他并不是道德的宣讲者、捍卫耆,也不受权威和常规的约束;他有自己的思想,坚持个人精神的自由和独立:他真正捍卫的是艺术在历史上存在的独立性和意义。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35/38页)当前16条/页

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