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第二种假隐士属隐居待时之士。所谓“待时”,其实是“待主”。品德高尚的士人大都重视名节,讲究“忠臣不事二主”,因此必须择主而事。在明主出现之前,最好的办法就是隐居守节。比如程昱,兖州刺史刘岱多次派人来请,他都托病不出(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可曹操来到一辟就应。他的同乡都感到奇怪:“何前后相背也?”程昱笑而不答。还有一个人和程昱非常相似,这个人叫田畴。他先为幽州牧刘虞的从事,后因刘虞被公孙瓒所害而隐居徐无山中。袁绍得幽州后多次遣使招命,甚至授予将军印,田畴坚拒不受。等到曹操北征乌丸,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谓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而应之曰:“此非君所识也。”其实程、田两人所见略同,“智士审于量主”而已。

这两个人不仅出山情况类似,后来的选择也相似。等曹操兵败赤壁,平定关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程昱便选择了功成身退。《程昱传》载:“昱曰:‘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乃自表归兵,阖门不出。”田畴呢?因平定乌丸有大功,曹操封他亭侯,田畴坚辞不受。后来曹操坚决封田畴侯爵,田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曹操终于知道“其志不可屈”,就拜他为议郎。对于程昱、田畴而言,隐居只是权宜之计,出山也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这正是他们值得后人崇敬的地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