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0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4-12-13 09:28:49

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拼得不只是军事力量,而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尤其是遇到旷日持久的举国大战。以粮食为核心的战略物质的储备决定了一国能否适应这种大战的能力。秦赵之间的长平大战,秦国的胜利从根本上是赢在综合国力的强大上。如果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论,秦国的经济不如齐国繁荣,也不如楚国经济规模庞大,但就为支撑战争所必须的农业经济而言,秦国却是最为先进和雄厚的。

秦国地处的关中平原土地肥沃,从周代开始,就是农耕经济发达地区,有着悠久而成熟的农耕基础,被誉为“天府之国”。期间虽曾遭遇过戎狄肆虐的破坏,但从秦人进占关中以后,其地的农耕经济应该是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商鞅变法时期,秦国政府通过土地国有制度之下的“制土分民”、自负盈亏以适应个体劳动的生产趋势,同时采取打击商贾,禁止游说之徒等各种措施强力驱使秦人农耕稼穑,辕田制的推行又使牛耕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使得秦国成为当时农耕生产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商鞅以后,秦国政府一直将农业置于国家的首要位置,这可以从水利设施的建设中窥见一斑。秦国在惠文王时代征服并殖民巴蜀之后,于昭襄王时代修建都江堰,使得水患频繁的成都平原成为除关中之外的第二个“天府之国”。嬴政大帝时代,明知韩国“疲秦”之计,但仍然执意开凿郑国渠,终始关中平原北部寸草不生的沙苑地带变成良田。史载,郑国渠建成后,“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按:“一钟受六斛四斗,一石受十斗”, 秦时一石相当于现在的30公斤多一点,则一亩所收之“一钟”大致为200公斤,周代以百步为亩,相当于今天的0.3亩,而秦国亩制大于周亩,为180步或240步,即使如此,秦国关中平原的粮食平均产量以现在的亩制计,也应该在500斤以上。当时粮食的平均产量为每亩200斤左右,关中的粮食产量竟达到此基础值的两倍以上,这应该是与秦国的重农国策分不开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