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6-03-20 21:55:26

不对称破坏力

破坏力是原始意志中侵略性的主要表现形式。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对国民党左派和***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人。作为应对,同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原因和应对方案。在会上,针对当时中国国情,***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随着***革命成功,这句论断成为日后佐证***政治水平和战略眼光的重要标识。但我们要清楚的是,通过暴力武装夺取政权的观点并非始于毛,俗语有云“有枪便是草头王”,在封建时期,历代政权更迭也都是伴着流血和牺牲完成的。

之所以要强调暴力的“不对称”,潜在含义就是强调之发生暴力冲突一定是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敌对立场。一般来说,造成立场差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资源有限出现争端,另一个则是因为在行为审美上的分歧。这两个原因是共同发生作用的。在资源限制下,我们都希望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符合我们审美和意志的地方。在前面讲过,人性中的审美是非理性的。而对资源有限性的衡量则要求我们是理性的。所以说,立场差异是理性和非理性共同造就的。这种矛盾性也是暴力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战争的本质是资源对耗,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各种因素可以影响消耗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总的来说,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从这个角度来看,暴力威慑的意义要远远超过暴力本身。《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暴力威慑毕竟不能代替暴力本身,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尤其很多因素在分出胜败之前是无法有效衡量的。不然战争就成了一个数学问题,只要在战争爆发之前对比下双方资源数量就可以分析出最终的战局。这种不确定性是将暴力威慑引发至战争的第一次催化。虽然这种不确定性确实存在,但是并不能就此完全否定对战争作出评估的意义。在围棋对弈中,高明的棋手在中盘就可以看出棋局的最终走向,从而在中盘就决定胜负。而三流棋手则要拼抢到最后一目才能看清胜负。无谓的争夺无法影响最后的成败,却对资源的浪费却是货真价实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