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元、明、清京杭大运河 第三节 会通河的治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起初,会通河的范围较小,仅指临清——须城(东平)间的一段运道。后来,范围扩大,明朝将临清会通镇以南到徐州茶城(或夏镇)以北的一段运河,都称会通河。会通河是南北大运河的关键河段。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黄河在原武(河南原阳西北)决口,洪水挟泥沙滚滚北上,会通河1/3的河段被毁。大运河中断,从运河漕粮北上被阻。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定北平为北京,准备将都城北迁。永乐帝鉴于海运安全没有保证,为解决迁都后的北京用粮问题,决定重开会通河。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他命工部尚书宋礼负责施工,征发山东、徐州、应天(南京)、镇江等地30万民夫服役。主要工程为改进分水枢纽、疏浚运道、整顿坝闸、增建水柜等。其中有些工程在当年即告完成。

改进分水枢纽。元朝的济州河,以汶、泗为水源,先将两水引到任城,然后进行南北分流。由于任城不是济州河的最高点,真正的最高点在其北面的南旺,因此,任城分水,南流偏多,北流偏少。结果,济州河的北段,河道浅涩,只通小舟,不通大船。分水枢纽选址失当,是元朝南北大运河没有发挥更大作用的主要原因。宋礼这次治运河,对它作了初步改进。他除维持原来的分水工程外,又采纳熟悉当地地形的汶上老人白英的建议,在戴村附近的汶水河床上,筑了一条新坝,将汶水余水拦引到南旺,注入济州河。济州河北段随着水量的增多,通航能力也就大幅度地提高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