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天文 第三节 天文仪器——《新仪象法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我国历史上,天文仪器的种类很多,有测角的,有测时的,有演示性的,有的还将几种仪器联在一起使用。其中圭表、漏刻、浑仪和浑象是最为常用的。我国最早使用的天文仪器大概是表,也就是《周髀算经》中的“髀”,通过测量表杆影子的变化,可以确定方位、时刻和节令。后来为了提高精度,在表下又加了一个平正的标准尺,这就是《周礼》一书中多次出现的“土圭之法”,所以这种测影仪器又叫圭表。由圭表又发展出多种多样的测影仪器,如下面装有罗盘或时间刻度盘等,它们又统称日晷。秦汉时期就已有了专论日晷的著作,《汉书·艺文志》中记有《大岁谋日晷》29卷、《日晷书》34卷。

漏刻的起源也很早,传说是黄帝发明的,考古研究认为在公元前三四千年我国就开始使用漏刻计时了。早期的漏刻只有贮水和受水两个壶,由于结构简单,所以要许多人轮流看守。《周礼》是我国最早提到漏刻的文献,上面记载掌管漏刻的人员,自挈壶氏以下,有20人之多。后来,人们又在贮水壶上加一个能够飘浮的小箭,上有刻度,随水位降低而显示不同的时间。秦汉时,已有浮箭式漏刻,也就是将有刻度的小箭放在受水壶中,随着水量增多而逐渐上升。这样改革,便于在贮水壶中添水,以保持水位和流速的稳定,也为发明多级补偿式漏刻创造了条件。多级漏壶,就是用上一级漏壶漏出的水来补充下一级漏壶的水位,使其保持其本稳定,补偿壶越多,最下面的漏壶的水位就越稳定,计时也就越准确。东汉张衡《浑天仪图注》中记“漏水转浑天仪”里用的是二级漏壶,是我国这项发明的最早记载。汉代专论漏刻的著作还有《常符漏品》和霍融的《漏刻经》等。魏晋南北朝时,漏刻又有重大发展,有许多改进和发明,漏刻专著就有十几种。晋代孙绰的《漏刻铭》最早记载了三级补偿式浮箭漏;梁代陆倕〔chui垂〕的《新漏刻铭》记载了祖暅用龙口承接吐水,避免了水波激荡,不易读刻数的发明。公元5世纪,北魏道士李兰发明了秤漏,即用中国秤称量流入受水壶中水的重量的变化来计量时间,其详细结构都记载于李兰所著的《漏刻法》中。该书中还记有一种称为“马上奔驰”的漏刻,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便携式的漏刻,可以在骑马出行时计量时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