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笔 第二节 毛笔的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汉代毛笔,较秦代又有进步和发展。汉笔有较多实物发现,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西汉初期的168号墓中出土一支毛笔,笔杆为竹质,长24.8厘米,细端径0.3厘米,粗端径0.5厘米,笔头栽在粗端。笔毛已朽,出土时笔装在竹笔套内,笔套用细竹管制成,中部镂空8厘米。在同址167号墓中也出土毛笔一支,与168号墓出土的毛笔基本相同。

上述两支汉初毛笔,笔杆都比战国晚期和秦代的毛笔为长,笔头直径也稍大。因笔毛已朽,笔头长度不能确定,但根据直径推测,笔头不会比秦代笔头短。隶书自汉代起业已成熟,盛势空前。汉隶字体较大,波磔〔zhe哲〕增粗,字形弛张流放。为适合这种字体书写,笔杆长度、笔头直径及长度也随之有了增加。

1930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河(弱水)地区,汉代居延烽燧遗址(汉时称居延泽),发现一支西汉毛笔,这就是著名的“汉居延笔”。笔杆木质,整支笔杆劈为四爿〔pan盘〕,合成圆杆,笔头被夹入末端,外缠以细枲〔xi洗,一种麻〕,表面涂漆固定,笔杆顶端用木帽束缚。笔杆长20.9厘米,笔头长1.4厘米,径0.6厘米。这种结构,可在笔头用废后,拆开笔杆更换笔头。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退笔”。

历史上有退笔冢〔zhong肿〕的故事。相传在陈、隋时,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永欣寺僧人智永(“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练字异常勤奋,“积年临书《千字文》,得800本,……所退笔头置之大竹簏〔lu鹿〕,簏受一石〔dan旦〕余,而五簏皆满,取而瘗〔yi益〕之,号退笔冢”(《书法正传》)。这也说明,直到隋代仍有可更换笔头的毛笔在使用与流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