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夕阳无限好”——明清(前期)的商业 第二节 大发展的商品经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明清时期比宋代更进一步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又有很大的提高。最突出的是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明代,河南、山东、山西都种植棉花;黄道婆的家乡松江地区更成为全国著名的棉花集中产区。清代主要产棉区又扩展到河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四川。河北冀、赵、深、定各州的棉农占农户的“什之八九”。每年“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居积者列肆以敛之,懋迁者牵车以赴之,村落趁墟之人莫不负孥纷如”(乾隆御题《棉花图》)。甘蔗在闽、广、台湾普遍种植,如台湾是“蔗田万顷碧凄凄,……一望茏葱路欲达”,所产蔗糖远销日本南洋。明万历时始在闽广种植的烟草,入清已推广到全国各地;福建产烟区,种烟已耗地十之六七;南方的湘、桂,北方的陕、甘也都产烟。柞蚕在清代大量发展起来,由山东传至贵州、陕西等地。有悠久历史的茶,在18世纪中出口激增后,其生产更趋扩大。仅武夷山一地就年产几十万斤。农业商品性生产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棉花、甘蔗、烟草、桑等经济作物的发展,缩小了粮田面积,使这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的粮食不能自给,比之宋代更需余粮区的接济;再加城市工商业人口的增长,私营酿酒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要量更为扩大。如江南地区在宋代还可在区内调剂(苏常之米),到明代就非得自两湖、江西、安徽运进食米不可,“湖广熟,天下足”,即反映了粮食产销路线的改变,清代更远自四川购米。关外的粮食在清代也进关供应直隶、山东甚至赣、闽。在清代,广东也成缺粮省,其米取给于广西、湖南;台湾米则经海路运销福建。闽广两省也都是经济作物发展较快的地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