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夕阳无限好”——明清(前期)的商业 第一节 明清(前期)商业的概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明清(清前期,鸦片战争以前)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初忙于恢复元代留下的凋敝的社会经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商业才走出低谷,再登高坡。清中叶社会经济又进一步发展,商业随之进入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出现了第三次飞跃。与前一阶段比,又有不少新的、更为深刻的突破性的变化。可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就,日趋腐败的封建政权已不能再充当商业发展的促进者。到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商业也笼罩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

朱元璋依靠农民革命的力量推翻了寿命不长的元朝,开创了新的封建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在明朝270多年里,社会经济虽趋恢复和发展,但中间有起伏;商业的发展,中间也有波动。

明前期(明初到正德年间),由于明初扶植农业,在统治者提倡下经济作物(桑麻棉)发展较快;手工业者由元时的工奴、官奴地位恢复了平民身份,在轮班为官府服役,役期不太长的条件下,有较多的时间可自己从事商品生产;开矿冶炼准许民间经营(交税1/15),民矿生产蓬勃发展。在商业本身,明统治者为纠元之失,采取了许多恤商、便商措施,诸如减轻商税——税率降为1/30,税局裁撤9/10,增加免税品名,禁止向商人低价抑买官府所需之物,设立官营塌房(仓库),供外来商人储货等。对专卖商品的管理制度又较合理(如盐的开中法),这直接有利于商品流通的正常发展。明初推行钞法,使用纸币,后发行过多,币值日落,逐渐通用银两,正统时规定田赋部分折银交纳(400余万石,折银100万余两),谓之“金花银”,这也扩大了交换关系(农民出售产品以换白银),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永乐时重新整治大运河,开凿了会通河一段河道(山东东平经寿张至聊城、临清),解决了运河水源不足的问题(水流量增加,可过大船),方便了漕运和南北的物资交流,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商业的繁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