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 二进香港 第五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提起张爱玲与胡适的交往,堪称文坛最感人的一段佳话。

一九五四年《秧歌》中文本出版,张爱玲拿到样书后,先寄了一本给远在美国的胡适先生。

她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本书在技巧上是个新的尝试,努力做到胡适在评《海上花》里所称许过的“平淡而近自然”;二是因为她正在努力筹划去美国,到时或可与胡适相见,这本书就权作敲门砖了,这便如同当年她抱着《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的手稿拜见周瘦鹃一样。

张爱玲在给胡适的信中说:“很久以前我读到您写的《醒世姻缘》和《海上花》的考证,后来我找了这两部小说来看,这些年来前后不知看了多少遍,自己以为得到不少益处。很希望你肯看一遍《秧歌》。假使你认为稍稍有一点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那我就太高兴了。这本书我还写了一个英文本,由Suibueio出版,大概还有几个月,等印出来了我再寄来请您指正。”

《海上花》之于《秧歌》的最大影响体现在文风和结构两个方面:

前者自是张爱玲一再重复的“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后者则是指穿插的写法和切入的视角——《海上花》是通过一个外乡少年赵朴斋在上海的见闻来描写风月生活的;而《秧歌》亦是通过月香和顾冈的视角来看乡村生活。月香在上海做帮佣,做了许多年,已经不再是一个地道的乡下人;导演顾冈来乡下冬学里教书,搜集电影创作题材,更是上海人看农村,他看到了难以想象的饥饿与贫穷,然而“无法打听这到底是这几个县份的局部情形,还是广大的地区共同的现象。报纸上是从来没有提过一个字,说这一带地方——或是国内任何地方——发生了饥饿。他有一种奇异的虚空之感,就像是他跳出了时间与空间,生活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