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部 开放年代 三〇、中英街起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80年代深圳最让人向往的地方就是中英街。这条街从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就开始显得特殊。它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街一侧属于深圳,另一侧属于香港。因为它是边界,又因为它靠近的是商业发达的香港,它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接近资本主义的敏感之地,在改革开放之后的1980年代又是靠近香港的机遇之地,这让它在当时也成为繁荣之街。但是当开放的步伐加快后,地理位置带给它的商业优势逐渐丧失,中英街又要重新寻找自己的新定位。

这里原先只是一条沙石河,河边有小路。随后河流改道,于是人们把旧河道的低洼低改成了水田,把草坡开垦成菜地。再然后,有人在旧河道的两侧把地填平,盖上房子。也有人做生意。这条由旧河道改成的小路有个好听的名字:“鹭鹚径”。

这一切都再正常不过。它惟一的特殊之处,在于历史的摆弄。1898年,英国政府和清政府签订《中英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北部一大片土地和附近230多个岛屿,面积975.07平方公里,统称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期满。在划定“新界”边界线时,边界线通过0.6平方公里的小镇沙头镇,上面刻着“光绪帝24年中英地界第×号”的界碑把小镇一分为二,也把这条街一分为二。于是,开始有人称呼这条长约250米,宽3到四米的街为“中英街”,街的一侧属于中国,街的另一侧,属于英国殖民下的香港。小镇属英租界的叫新界沙头角,属中国大陆的称为华界沙头角,或者叫沙头角镇。从这时起,这条街开始与众不同。小街两侧,鸡犬之声相闻,互相多有来往,但彼此的命运却仿佛从同一起点出发,却向着相反方向前行的两个路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越来越不相似。而这种差异性,从来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那样明显,这或许是因为,1949年之后,这个国家的自我认知开始强烈。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