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章 毛泽东之后 抓住话剧《于无声处》大做政治文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78年10月12日,《文汇报》发表长篇通讯《于无声处听惊雷》,引起了胡乔木的注意。《于无声处听惊雷》记述了上海工人创作的话剧《于无声处》在上海轰动的情景。这一话剧,是生病在家休息的上海热处理厂青年工人宗福先花了二十多天在1978年5月完成的。《于无声处》在舞台上为天安门事件平反。9月23日,《于无声处》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的小剧场上演,观众反响极其强烈。剧场的容量毕竟有限,《文汇报》破天荒地连续三天用了四个版面发表《于无声处》剧本,以使广大读者可以从报纸上读到《于无声处》。

胡乔木以高度的政治敏感,读了话剧《于无声处》剧本,给予肯定。尽管他此时的职务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却专程飞往上海,去看话剧《于无声处》。看完演出,他上台接见剧组全体人员,称赞这个话剧“写得不错”。

由于胡乔木的大力推荐,11月14日,话剧《于无声处》剧组前往北京演出。

胡乔木如此看重话剧《于无声处》,为的是大做政治文章,因为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是当时与“两个凡是派”斗争的焦点之一。

把1976年清明节的“天安门事件”定为“反革命事件”,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作出的。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坚决反对为1976年清明节的“天安门事件”平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