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篇 潘石屹:平凡的世界 苦难的少年时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很长一段时间里,贫穷和政治痛苦成为缠绕潘家不散的阴霾。

后来,当潘石屹赚得盆满钵满、名震天下的时候,一拨又一拨的记者不厌其烦地追问他对贫穷、饥饿的回忆,他“如祥林嫂似的”一遍又一遍讲述他童年的饥荒。这被理所当然地视作一个亿万富豪发家传奇的几个花絮、一篇花团锦簇文章的几处闲笔。

但是,贫穷对于当年的潘石屹,以及他的父母、他的妹妹弟弟来说,意味着困厄、煎熬、羞耻,甚至屈辱。由于潘家是队上唯一的地主成分,队上搞批斗只能选择潘家。批斗、贫穷、病患、苦难层层地向潘家压了下来。

当年的天水农家少年,与当下的SOHO中国董事长,中间是看似无法跨越的鸿沟。前者鼓足全部勇气、穷尽全部想象力,既想象不到、也不敢想象,他的未来是200亿元身家的中国富豪。2010年SOHO中国销售额达238亿元,位于北京核心地区的、富有未来科幻世界气息的银河SOHO创下了中国单体项目年销售额最高纪录:146亿元。

当时,潘家是潘集寨最穷困的一户人家。潘石屹母亲毛昭琴1973年就瘫痪卧床。家里唯一的成年劳动力是潘石屹父亲潘诗麟,潘石屹自己算半个。那时候,潘诗麟最大的愿望是“全家人不饿死”。而他卧病在床的妻子,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全家人一人一床被,起码能不冻着。冬天,潘石屹一家子一半的时间在床上,两三个人挤在一床被子里取暖。在潘石屹的记忆里,童年有两年因干旱发生严重的饥荒。村里六七成的人都逃荒要饭了,潘家没有。潘诗麟常说一句话:“你看,村子的人饭量都很大,吃得多,我家吃得少。所以别人逃荒要饭了,我们没有逃荒。”这只是自我安慰,一般是别人吃干饭,潘家喝稀饭。在潘石屹的记忆里,他小时候主要是吃玉米面,高粱、小米都是不常吃的东西。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的时候,才能吃到小麦细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