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关注基于民意的舆情 三、把握舆情: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舆情是群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它源于社会现实,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身产生、发展、传播、变化的规律。舆情的产生源有多个方面:经济工作、重点工作是舆情的中心点;重大事件是舆情的集中点;突发事件是舆情的兴奋点;重要改革措施出台与群众改革预期的落差是舆情的波动点;重大政策调整容易产生社会热点、难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大多成为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媒体炒作容易成为新舆情的诱发点。

舆情不完全等于民意,但与民意紧密相关。近年来,各种媒体发展速度惊人,许多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把握舆情是党和政府群众工作和群众路线的新体现,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把掌握社会舆论情况作为知民意、晓民情、解民忧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索其变化规律,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

第一,把握舆情首先要学会使用网络。毋庸讳言,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不会或不屑使用网络。究其原因,一是对网络存在偏见,片面地认为网络不过是年轻人的娱乐工具,有许多荒诞、低俗甚至“很负面”的东西,不看也罢;二是满足于传统的或既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习惯地认为做工作还是靠开会议、发文件、看报纸来得“妥帖”,网络舆情不值得重视;三是不愿意接受来自“虚拟世界”的声音,与其看到和听到不那么“顺眼”、“顺耳”的“坏话”、“恶言”,不如不看不听,“眼不见为净”。凡此种种,都需要廓清。网络确实很“虚拟”,但它又很“现实”。网民中不乏有识之士,网络中不乏真知灼见,作为领导干部,当然应该广察民情、广知民意、广纳民智。即使有些话不好听,也完全可能是逆耳忠言。况且,正因为网络的“虚拟”环境,领导干部才能听到在现实中可能听不到的实情,才能切实深入民众。因此,学会使用网络,重视和把握网络舆情,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