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篇 中国经济大历史 第四章 危机时代:1840~1949年 第二节 《辛丑条约》的经济后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凡尔赛和约》的教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小有名气的货币专家,凯恩斯代表英国财政部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凡尔赛和平会议。战胜国没有意识到当务之急应是着手欧洲经济的重建工作,而是将德国的战争赔款作为和会的中心议题。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强大国家,法国对“普法战争”也心有余悸。于是,为了防止德国东山再起,英法联手企图从外贸、金融、资源、国土等方面限制德国经济的恢复。当时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美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和世界头号经济大国,总统威尔逊在凡尔赛和平会议之前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让世界看到了希望,但在凡尔赛会议上威尔逊总统“心猿意马”,对英法压制德国的主张,表现得“王顾左右而言他”,又最终听之任之。

只有凯恩斯一反传统,不顾自己职位低微,在凡尔赛和平会议上试图劝说战胜国减少对德国的巨额赔款要求,结果无人理睬。他对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深感失望,和谈刚刚结束,他就从英国财政部高调辞职,以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6年后,即1920年,凯恩斯花3个月时间写出了《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书中阐述了他认为的《凡尔赛和约》的严重经济后果,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凯恩斯从定性分析走向了定量分析,他说,“关于赔款数额方面,我们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一条首要的准则,并且有可能的话,尽量利用有关的一些统计资料,否则我们只能凭主观假定来行事了”。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中,他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德国能够支付的最大赔款数额约为100亿美元,而赔款委员会确定的最终赔款金额却高达300亿美元以上,是德国经济总量的两倍多。凯恩斯认为,这项巨额赔款是无法实现的,虽然短时间内德国可以用部分矿产和外汇储备作为赔偿,但从长远来看要依靠加大出口,实现贸易顺差,取得外汇盈余来进行赔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