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小荷初露时节 第二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叶企孙进得清华园,只和一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梅贻琦。二人的秉性脾气,竟是那样的相合。放眼清华,一见如故者,在梅贻琦的私家相簿里,叶企孙怕是寥寥无几的一个。梅贻琦大叶企孙9岁,成为叶企孙的老师时,又教他数学与物理,这两门功课又偏偏是叶的最爱,以他的资质与勤奋,梅贻琦没法不喜欢他。梅的君子品性和精深学问当然也是叶的楷模。在清华园学习的时候,叶企孙是梅贻琦最得意的学生,这情形已然如在南开时的他与张伯苓。师生如父子,是中国最为独特的文化伦理景观之一。因此,当清华改制组建大学时,身为物理系“首席教授”的梅贻琦为校方提供延聘名单时,第一个想到的人选就是叶企孙。

叶企孙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在教学上已能独当一面。清华改制后的大学部开始全力推进张彭春的课程改革,其特点之一就是不设系,将全部课程分为“普通”和“专门”两个阶段。学生在2-3年内修完规定课程后,获得考试“修业文凭”,然后再选择是否继续攻读或转学就业。倘若继续学习,就要再参加考试,获得资格后再升入“专门”课程,这就是所说的“专门”阶段。后来,张的这项改革计划被攻讦,大部分学生认为考入清华就已颇费工夫,而辛苦3年只得修业文凭,还不能出国进修,这实在是得不偿失,于是群起而攻之,而一些教授也持反对态度,使这项改革仅仅推行半年就宣告失败。叶企孙的大弟子王淦昌、施士元是1925年9月入学的,正好赶上这一改革实验。一开始,他们选修的是化学而不是物理,但是,他们上了叶企孙的课后,便改变了初衷。叶企孙的课叫“普通物理课”,之所以冠以“普通”,大概就是应合张彭春的“普通阶段”。在谈到如何由学化学而转学物理时,王淦昌回忆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