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穿青布长衫的日子 第三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11年2月,叶鸿眷考取了北京清华学堂,成为“游美肄业馆”更名“清华学堂”之后走进清华园的第一批学生。

所谓游美肄业馆,也叫游美预备学校,是旧中国学界通向当时美利坚合众国的唯一出口。

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威逼下订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各国列强获得了高达4.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美国人也分得了一杯羹,然而,这杯羹委实太肥美了,清政府的慷慨让美国人有些不好意思,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当着中国驻美公使的面承认“庚子赔款实属过分”,于是表示余下部分可以退还中国。这个“多余”的部分本金约合1100万美元,以当时的情形,这该是一笔天大的数额。为了不使这笔款项流失,当时的清政府和美国人几经磋商,终于定出以今人眼光看也颇具先进性的决策:将退款作为“兴学育才”之用。

自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大门之后,国人的记忆层面往往聚焦在器物上,于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应运而生,实用主义成为当时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潮,不久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学习西方科学似乎在知识界和权力阶层达成了共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人把西方科学的作用降低到了实用和工具的层面上,不惜斥巨资购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和火炮,以为奇货可居就能包治百病。哪知道甲午海战一开,北洋水师顷刻间灰飞烟灭,不仅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证实了所谓“体”、“用”之辨的褊狭。正是在这失败的废墟上,国人痛定思痛,才意识到要想强国安邦,必须要“开民智,强国基,乃急务也”,在这样的思潮影响下,清朝政府才把目光放到教育上,并且因着战争赔款的关系,一开始就把目光锁定在强大而先进的美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