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篇 谋略进退,智慧改变格局 第六章 柔性思维:守弱与应变之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柔性之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要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人们解决问题不仅取决于思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以何种思维方法思考。

柔性思维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思维方法。所谓柔性思维是一种动态思维,就是永远在运动中认识事物,既包括思维内容的柔性,也包括思维方法的柔性。从思维内容上讲,柔性思维强调万事万物都应以柔胜刚、以弱胜强,都应该学会守弱。从思维方法上讲,柔性思维强调辩证地、动态地、全面地、整体地看待问题。柔性思维体现了一种思维模式,可以将之总结为守弱与应变之道。柔性思维是典型的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充满了东方智慧和哲学寓意。

中国古人在柔性思维方面有非常深刻的体悟,这些智慧为企业家思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老子的老师常枞曾跟老子谈过以柔克刚的道理。有一次,常枞问老子自己的舌头在不在,老子答在;他又问牙齿,老子答没有了。常枞问老子为什么会这样,老子说:“老师您年纪大了,舌头还在,是因为它柔软;而牙齿掉了,是因为它刚强。”常枞肯定了老子的回答,并进一步阐发说,这个道理不仅对舌头、牙齿如此,对天下万事万物都同样适用。

老子将以柔克刚的道理系统化为他的守弱之道,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循环相生、相反相成。他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认为弱必然产生强,强必然会转向弱,弱是强的成长基础,强也会成为转弱的起点。柔弱之所以能胜刚强,在于弱者较容易存活,而强者则容易折断。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表现自身的柔弱面,更易于保存生机,随着时间的发展,原先的弱者会转为强者,但变强以后,又可能趋于弱。如何使自己永不转弱。这就是老子所谓的“守弱”之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