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 苏美尔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苏美尔人用刻着楔形文字的泥板,给我们讲述了闪米特民族的大熔炉——亚述和巴比伦王国的故事。

15世纪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在那个伟大的年代里,哥伦布希望找到一条通往震旦之岛的路线,却在误打误撞中发现了新大陆。一位奥地利主教装备了一支探险队伍,向东进发,意图寻找莫斯科大公的家乡,最后却失败而归。整整隔了一代人之后,西方人才首次造访莫斯科。与此同时,一个名叫巴贝罗的威尼斯人考察了西亚文明的废墟,并在回国后报告说发现了一种罕见的文字,它们被刻在设拉子庙宇的石头上,也有的被刻在难以计数的焙干的泥板上。

但在当时,欧洲人全神贯注于其他的事物而无暇顾及此事,一直到18世纪末,才由丹麦测量员尼布尔带回了第一批“楔形文字”——称它为“楔形文字”,是由于其字母形似楔子。三十年后,耐心的德国教授格罗特芬德破译出其中四个字母:D、A、R和SH,并认为这代表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名字。又过了二十年,英国官员亨利·罗林生发现了贝希斯吞铭文,从而为破解西亚地区的楔形文字提供了有利线索。

解读这些楔形文字的工作相比商博良的工作要困难许多:埃及文字至少是具体可感的图像,而这些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却出乎想象地抛弃了泥板文字的图像表意功能,发展演变出一套完全脱离早期象形图案的V形字母系统。举个例子:最初用钉子把“星星”刻画在泥板上时,其图形是这样的。苏美尔人似乎嫌它过于复杂,不久后,为了表达更丰富的含义“星空”,上图便简化为,这就有点难以辨识了。出于同样的理由,“牛”从变成了,“鱼”从变成了。“太阳”最初是很简单的一个圆圈,后来经过变化成了。假使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到今天还有人使用,恐怕就要把写成。这种记录人们思想言行的文字体系看来着实复杂难解,但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以及其他侵入此地区的民族却都接受了这种文字,并沿用了三十多个世纪。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