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四、自我与无我 不要一辈子为身体打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

——尼采

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金刚经》

周:西方哲学特别强调自我,而佛教的基本理论是无我,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济:世人都很执著这个“我”,所有其他宗教也认为有一个所谓的“我”,但佛法认为,我们所认定这个“我”,其实是个假我,是一个错误设定。佛法以缘起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无我、无自性空的。

周:这是佛教很特殊的地方。

济:关于无我,理解起来会有一点困难。因为我们平时都生活在自我状态中,现在说到“无我”,很多人会不解:那“我”算什么呢?事实上,无我并不是要否定这个生命现象的存在,而是要否定对“我”的错误认定。比如我们把身体当作是“我”,把身份、地位当作是“我”,但所有这些和生命只是暂时的关系,是来自后天的自我设定,并不是真正的“我”。但因为我们把这些当作是“我”,就会产生贪著,遮蔽对生命真相的认识。佛教所说的“无我”,是要否定那些对自我的错误认定。只有否定之后,才能看到“我”的本来面目。

周:什么才是“我”的本来面目?

济:我是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从佛法角度来说,我们现在认定的“自我”,其实是一种错觉。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我,但是否想过:究竟什么代表着“我”?我们一定以为,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其实深究起来,我们会发现,这个回答充满着不确定性:或者觉得身体是“我”,或者觉得身份是“我”,或者觉得想法是“我”,或者觉得情绪是“我”,诸如此类。事实上,我们认为是“我”的这些东西,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这些东西和我们只有暂时的关系,即使这个须臾不离的身体,也不过是今生暂时的依托。当这个身体尚未出生或已败坏时,“我”在哪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