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 致良知 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些道理浅显得令人吃惊,所以王守仁在一封书信里这样谈到:“近来从各地来求学的人很多,其中有很笨的人,即便是这些人,我用良知学说稍加点化,没有不当即开悟的,故此我越发相信‘良知’二字真是我们儒家的正法眼藏啊!”(《与邹谦之》)

“正法眼藏”是个佛教术语,指的是纯正而完备的佛法。这样的措辞甚至很让他的一些支持者恼火,胡泉《王阳明先生书疏证序》有个说法——“其学则是,其词则非”,意即王守仁常常援引佛教术语来阐明自己的学说,这对学人而言绝对会有不好的影响。

无论如何,心性之学原本就不是儒家的当行本色,所以难免会从佛、道两家那里借来点什么。王守仁这一移花接木,意味着儒学的核心概念有变化了:五经重点讲“礼”,孔子重点讲“仁”,孟子重点讲“义”,朱熹重点讲“理”,陆九渊重点讲“心”,王守仁重点讲“良知”。

“良知”其实包含了仁、义、理、心,“良知”“良能”都可以和“良心”画等号。所谓“良”,即“先天具备”的意思。《传习录》有这样一段对话: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或问:“晦庵先生曰:‘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此语如何?”曰:“心即性,性即理,下一‘与’字,恐未免为二。此在学者善观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