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 致良知 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良知”与“致良知”可以看作“知行合一”的升级版。

“知行合一”毕竟太违背人的直观感受,是一个很容易引发困惑的观点,总需要王守仁费尽口舌,但口舌越多,漏洞也就越多,又需要更多的口舌来弥合这些漏洞。最好的办法也许不是持之以恒地多打补丁,而是另辟蹊径,提出一个简化的版本。

理论家总会追求更简化的理论,王守仁改“知行合一”为“良知”与“致良知”,实在是顺理成章的,此后他便很少再讲“知行合一”了。

“良知”并非王守仁独创的概念,而是源自古老的《孟子》: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

人有与生俱来的知识和能力,不学就会的称为良能,不思考就知道的称为良知。举例来说,小孩子不用人教就自然爱他的父母,长大之后,不用人教就自然敬重他的兄长,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便是义。只要是人,天生就晓得仁义。

依孟子的逻辑,这种天生的仁义之心只要通行,就可以安定天下,但如果受到遮蔽或阻碍,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了。换言之,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尧、舜,或者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尧、舜的种子。

王守仁的观点袭取孟子,所谓“致良知”,只是把孟子“扩而充之”的说法变化了一下而已,意即将自己心里与生俱来的良知推广到极致。与孟子不同的是,王守仁掺入了一些程朱理学的概念,将良知等同于天理,亦即等同于至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