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 南下:舟中论道与岩中花树的故事 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纯粹的认识论的问题上,王守仁甚至比许多朱子派的儒者更有常识。儒家烦琐的仪节也好,各种客观知识也罢,王守仁并不曾荒唐到认为这些知识都是天赋于心、与生俱来的。有人认为圣人不但生而知之,而且无所不知,针对这样的看法,王守仁有一番入情入理、没有半点玄虚的反驳:

“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本体明白,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便去尽个天理。不是本体明后,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来也。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圣人须是本体明了,亦何缘能尽知得?但不必知的,圣人自不消求知;其所当知的,圣人自能问人,如‘子入太庙,每事问’之类。先儒谓‘虽知亦问,敬谨之至’。此说不可通。圣人于礼乐名物,不必尽知。然他知得一个天理,便自有许多节文度数出来。不知能问,亦即是天理节文所在。”(《传习录·下》)

在王守仁看来,圣人所谓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可能从字面义上成立,因为天下事物不胜枚举,即便是圣人,也不可能知道每一种植物的名字、每一个朝代的每一项典章制度,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为的。圣人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知所能的其实只是天理,而天理在握之后,需要了解哪些事项,还是要去学去问。《论语》记载孔子去太庙,无论什么都向人请教。前辈学者解释这段话,说孔子这是明知故问,表现恭敬和谨慎之心。这样的解释毫无道理,因为即便是孔子,对于烦琐的礼乐名物也不可能尽数了解。对不了解的事物,尽管去问就是了,这正是天理的体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