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音乐对位法的形式,自由与责任错位的主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九三〇年代是福克纳创作精力最旺盛、创作成果最丰富的时期。继一九二九年他的成名作《喧哗与骚动》出版之后,三十年代里陆续有《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标塔》(1935)、《押沙龙,押沙龙!》(1936)、《没有被征服的》(1938)和《野棕榈》(1939)等七部长篇问世。《野棕榈》是福克纳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所营造的约克纳帕塔法艺术王国之外的少数几种小说之一,虽然小说的主要背景仍然在密西西比州境内。

《野棕榈》于一九三九年一月十九日正式出版,福克纳的肖像出现在二十三日的《时代》周刊封面上。这部小说出版后销路很不错,甚至比《圣殿》还要好,在《纽约时报》的畅销小说榜上位居第八,卖到一万五千册。《野棕榈》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批评界的反应也相当热烈,康拉德·艾肯称这部最新的长篇是福克纳“最优秀的小说之——”,小阿尔伯特·格拉德则把它描写为“福克纳最引人入胜和最可读的小说之——”。

可是,这部小说的结构形式引起过不少误解。首先,这部小说最初题名为《我若忘记你,耶路撒冷》,出版过程中编辑却不顾福克纳的意愿,将小说的前一个故事的篇名“野棕榈”用作了全书的书名,虽然两篇故事是照原稿按章节交叉编排的。初期的评论者并未对这部小说的结构形式给予多少关注,然而,一九四六年,马尔科姆·考利在选编《袖珍本福克纳文集》时却单独把《老人河》编入文集,于是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仿佛两篇故事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一九四八年,“美国文库”新丛书先将《老人河》印成单行本,后又将《野棕榈》印成另一个单行本;一九五四年,该丛书总算出了一个包括两篇故事的全本《野棕榈》,却把两者截然分立,似乎是两个没有关联的独立故事。一九五八年,“现代文库”丛书再次把《老人河》作为一篇独立故事纳入《威廉·福克纳:三篇著名短篇小说》一书。这样一来,这部小说便被武断地割裂,不少读者只接触到其中一部分,小说的整体魅力便无法感受了。这样做,对福克纳是不公正的,对读者是不负责任的。顺便说一句,我国在一九八五年出版的《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也不知不觉地沿袭了国外的例子,只单独收入了《老人河》一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