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接着《公羊传》解释了为何《春秋》不明言隐公即位,即《春秋》这样写是为了成全隐公的心意。按照公羊学的观点,隐公本来的心意就是要将来还政于桓公的,之所以最后要还政于桓公,则是因为桓公虽然年幼,但是他地位尊贵,隐公虽然年长,但是地位相对较低,桓公才是惠公君位的合法继承人。但是这兄弟俩的尊卑之别不是很大,一般的国人也不清楚这点。当时大家都觉得隐公年长而且贤能,于是诸位大夫就拥戴了隐公。如果隐公当时即位了,后来桓公能不能即位就不好说了。而且以当时桓公年幼,如果直接即位,恐怕朝里的大臣也未必能安心辅佐他。所以隐公就暂行摄政。隐公之所以没有即位,说明他一开始就想的是要未来还政于桓公的。隐公既然年长而且贤能,为什么不能即位呢?因为按照“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隐公不适合。这里,我们就看到了后来封建时代在爵位继承时一直遵循的一个很重要原则——嫡长子继承制。以今天人的眼光看,选贤任能才对啊,为何要始终坚持嫡长子继承这个原则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所谓“贤能”,这个标准没法精确衡量啊,一家弟兄好几个,你说老二贤能,我说老三优秀,怎么办?争论不下来了那只好诉诸武力了,所以说如果用是否贤德来做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只会引发很多矛盾。而“嫡长子”则是有统一精确的标准的——正室夫人生的长子——这个标准简单粗暴精确,可操作性又强,因此,成为后来名义上尊奉的原则。而儒家是很重视这个名分的,公羊学也正是从细微处来阐述、弘扬这些观点的。“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其实说了两种情况:有嫡子的时候,嫡子里面的长子是第一继承人;没有嫡出的儿子,只有庶出的儿子的时候,这时候庶子里面,谁的身份高贵,谁就是第一继承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