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废立之争 第三节 吕后应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刘邦废太子之事引发了两个方面的强烈反应。

第一个做出强烈反应的是朝中大臣。

张良、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都坚决反对废长立幼。

其中,叔孙通于汉十二年劝阻刘邦废立太子时的一番话最具代表性:

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此时的官位是太子太傅,即太子的老师。叔孙通为什么认为太子是“天下本”?因为,太子是储君,是后备君主。一旦开了废长立幼的先例,对整个君主继承制度是一个巨大的破坏。

叔孙通为代表的朝臣们看重的正是制度治国,他们认为:一旦制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张良、周昌等大臣们的反对皆缘于此。

废长立幼历来是国之大忌:皇帝多子,皇权巨大,皇子争夺皇权是必然的。历代皇帝在这一问题上都非常犯难,弟弑兄,子弑父,勾结大臣,交通宦官,制造假相,可以说皇子争当皇帝是无所不用其极。因此,历代帝王、大臣也对此绞尽脑汁,采取对策。在种种对策之中,嫡长子继承制最终胜出。为什么呢?

一是保证国有长君;

二是杜绝皇位之争。

古人常云,“国赖长君”。“长君”,是年长之君。“长君”一般阅历丰富,能够处理比较复杂的国事。人非天才,必须要有实践,有阅历,“长君”的优势正在于他有阅历。

一个王朝如果能够靠规则、制度行事,而不是靠某个国君的个人好恶行事;这个王朝就会稳定得多。因为,靠规则、制度行事,实际上是按法制办事;仅靠某个国君的个人好恶行事,更多地带有人治色彩。对一个王朝来说,法治显然比人治要更稳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