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等待追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

余秋雨先生来香港小住,我们一起参加一个文学奖散文组的评审会议,会前会后吃饭喝茶聊天聊得很高兴。我和余先生几年前就相识了,他那几本着名的散文集也都读过了,总觉得人如其文,一进入状况不难开枝散叶,像舞台上的情景引人走上文化之旅,徜徉古今,不知今夕是何夕。余先生那天告诉我说,北京有一批学人编了一套《学者追忆》丛书,出了五本,透露清末民初几位名士的心路历程,资料来源既博且杂,都是师友、弟子和亲属写的。他说他先看了章太炎那一本,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故事,知道这位大学问家当年在江浙一带讲学,来听讲的人寥寥可数,有的还是过路的游人好奇进去瞄一瞄。余先生讲得很生动,害我恨不得马上找来一读。过了两天,余先生打电话给我,说是天下事真太巧了,主编《追忆》的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原来是这次文学奖评论组的评审之一,人也在香港,跟余先生住同一家酒店,谈起我在内地出的书,很想跟我见面聊聊。我们约好第二天下午在余先生房间里会合。那天我和江迅一起赴约,正好黄小抗先生也去看余先生。黄先生是商人,却博览群书,人很客气,坚持要请我们大家吃一顿晚饭。

(二)

陈平原教授四十出头,看起来很年轻。我在《读书》上早就读过他的文章,北京沈昌文先生还送过我几本陈平原主编的《学人》杂志,知道他是会写文章的学者。满腹经纶的学者,文章往往很不好看;学者文章有文采的向来不多,学术不能深入民间,道理也许在此。章太炎一生在文学、史学、语言学上都有创获,可惜文字古奥难解,难以普及。陈平原很推崇余英时先生的文章,说余先生的文章“真好看”。他也喜欢金耀基先生的《剑桥语丝》和《海德堡语丝》,去年欧游带了这两本书去海德堡,回北京写了一篇《小城果然故事多》。他那天晚上送了我他写的那本《阅读日本》,临走前一天又送了我一本《书生意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