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 深情 3、一往有深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子野是桓伊小字)兼具军事干才和音乐天才,《晋书》本传说“伊有武干”,在决定东晋命运的几次大战中屡建奇勋,并以军功拜将封侯。他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清谈时又出言机敏常屈座人,特别是对音乐有极高的天赋,史书称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他是东晋的笛子演奏家,是音乐史上有名的“笛圣”。《续晋阳秋》载,袁山松也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将北人《行路难曲》歌词进行润色,又对原有的曲调进行加工,每当酒酣耳热便歌此曲,听者莫不痛哭流涕。起初,谢安外甥羊昙善唱乐,桓子野善挽歌,袁山松喜歌《行路难》,时人把它们并称“三绝”。

子野有勇有谋有情有趣,是东晋士人中一位难得的奇男子。

这篇小品说桓子野每次听到清歌,就要喊“奈何”“奈何”!谢安知道后感叹道:“子野可算得一往情深!”

这里还得先掉书袋,解释一下什么是“清歌”。“清歌”通常指清亮的歌声,如晋葛洪《抱朴子·知止》:“轻体柔声,清歌妙舞。”古人在诗文中经常说“清歌绕梁”。有时也指无乐器伴奏的歌唱,古代诗文中经常说“咏诗清歌”。当代个别学者认为该文中的“清歌”即挽歌,这种解释有点牵强附会,在训诂上和文献中都难找到证据,就个人有限的阅读范围看,迄今还没有发现谁说过“清歌”即“挽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解释呢?这可能是对古代文献的误读。东晋学者葛洪说南方人哭丧模仿北方人的哭法,《艺文类聚》收《笑林》这样一则佚文:“有人吊丧……因赍大豆一斛相与。孝子哭唤‘奈何’,以为问豆,答曰:‘可作饭。’孝子哭复唤‘穷已’,曰:‘适得便穷,自当更送一斛。’”唐长孺先生怀疑孝子哭丧唤“奈何”、唤“穷”,是洛阳及其近郊的一种哭法。《世说新语·任诞》篇载,母亲下葬时阮籍也“直言‘穷矣’”。其实,“奈何”是常用的感叹词,不只古代北方哭丧时唤“奈何”,各地人遇上悲喜之事都唤“奈何”,意思是“无可如何”“无可奈何”“怎么办呵”等。另外,《古今乐录》说“奈何,曲调之遗音”,一人唱众人和以“奈何”。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