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八章 马嵬之变 狼狈出逃:唐玄宗谎称御驾亲征,却瞒着大臣,连夜逃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上一回讲到,天宝十五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了。这消息唐玄宗是怎么知道的呢?他是根据平安火知道的。平安火其实就是烽火,在古代是传递军事情报用的。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从潼关到长安就设立了烽火台,每天晚上,潼关点一把火,长安这边就知道,今天平安无事。可是,六月九日这天傍晚,潼关已经失守,没人点平安火了。唐玄宗翘首东望,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烟雾,这下子,他可真着急了。难道潼关丢了?怎么办呢?赶紧跟大臣商量对策吧!宰相杨国忠怎么说?他对着群臣痛哭流涕,说:这十年来,不断有人报告安禄山要谋反,可是陛下就是不信,结果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这可不是宰相的过错。一上来先把责任推给玄宗。至于他自己先逼迫安禄山造反,再陷害哥舒翰出兵的事,全都一笔勾销。想想唐玄宗最后就信任这样的宰相,能不误国吗?真是让人叹息。

可是,光推卸责任没有用,接下来朝廷该怎么做呢?这杨国忠倒是早就想好了。他说,陛下,事情到了这一步,还是暂时放弃长安,避一避风头吧!往哪儿跑呢?往蜀地跑。为什么到蜀地?首先,蜀地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杨国忠一直担任剑南节度使,蜀地算是他的老根据地,便于控制。第二,蜀地安全。四川盆地四面环山,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易守难攻;另外,剑南节度使也是玄宗时代的十大军区之一,有三万多士兵,保一方平安不成问题。第三,蜀地自古号称天府之国,比较富裕,能够养活一个流亡政府,而且,自从安禄山起兵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杨国忠就派人在剑南增修城池、储备物资,打算实在不行的话就跑到那儿避难。没想到现在不仅自己需要逃命,连皇帝也需要逃命了,那自己之前的储备就更有先见之明。杨国忠这个逃跑方案一提出来,群臣是什么反应呢?根据史书的记载,大部份官员都唯唯诺诺,什么也说不出来。可是,就在这时候,有个低级官员说话了。他说:“请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军防遏。”说话的是谁呢?监察御史,同时也是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大敌当前,高适以一介书生,慨然提出全体动员,誓死守城,真是给天下读书人增色。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