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 商贾士农咸乐业——明朝的交通与旅游的兴盛 3.“直心而动”与仕宦之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商贾之旅,是一种被动式的旅行:为了经商贸易,不得不常年在外。明朝中后期兴起的官宦、文人之旅,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明前中期的洪武至正德年间(1368~1506),政府对人口流动有着严格的规定,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因而百姓各安其分。明朝后期,政治上是宦官擅权,不得志的士大夫们渐渐疏远政治,开始关注山水风光。官员们在政事之暇,流连忘返于山水之间,调查当地的民情、风俗。这类旅游可以称之为“宦游”。袁宏道辞去吴县令后,在南直隶、浙江两地,连续游历了三个月,出行将近二千余里。另外,明朝后期的社会处于“天崩地解”的时代,王阳明心学革命冲破了程朱理学的束缚,文人们开始追求人的正常生活,“不必矫情,不必逆性,不必昧心,不必抑志,直心而动”。他们走向大自然,走入社会。袁宏道说:“天下有大败兴事三,而破国亡家不与焉。山水朋友不相凑,一败兴也;朋友忙,相聚不及,二败兴也;游非其时,或花落山枯,三败兴也。”在适宜旅游的季节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出游,成为文人们的风尚之举。文人们的私人旅行,则可称之为“私游”。

这些官宦文人们的出行,或成群结队:“夫王公大人之游,或侍宸舆,或领使节,屯军驻跸,问俗褰裳。”或仅率仆从出行:“余出游,率以仆从杂沓,奚囊郑重,多所不便,乃于童奴汰去惰者、弱者,衣履汰其华者,行李汰其不急者,从客汰其倦游者,轻装薄橐。”宦游和私游,由于当事人身份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出游时间和路线、旅行方式、旅行过程中的吃、住、行等有很大不同。作为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王士性和徐霞客分别是宦游与私游的代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