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驰道、丝路与楼船——秦汉时期交通的开拓 2.秦始皇威服海内的四次东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秦朝以武力统一了六国,但六国的旧贵族还存在,民众的反秦活动时有发生。秦始皇在政治上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实行郡县制是办法之一。在当时传媒方式与信息传播较为落后的情况下,皇帝的出巡,也是向民众宣传秦政权政治权威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秦与六国之间,虽然士大夫阶层早已有多种形式的流动,但各国或各地区间的思想文化与风俗差异极为明显,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这种差异有着非常生动的叙述。孔子周游列国向西走,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秦始皇巡游往东行,是为了融合东西部之间文化的差异。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开始,秦始皇“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四次东巡。

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的路线是:从都城咸阳出发,沿渭水南岸东行,出函谷关(河南灵宝县北),经三川郡(河南洛阳)、东郡(河南濮阳)、薛郡(山东曲阜)至济北郡(山东泰安)。秦始皇在此游邹峄山(山东邹县东南)、泰山和梁父山后,沿淄水直抵齐郡(山东淄博临淄),东达腄县(山东烟台福山),游芝罘山(山东烟台芝罘岛)、成山(山东荣城成山角)。回途时,经胶东郡(山东即墨)、琅邪郡(山东胶南)、东海郡(山东郯城北)、泗水郡(江苏沛县)、九江郡(安徽寿县)、衡山郡(湖北黄州),浮江至南郡(湖北江陵),自此折北经南阳郡(河南南阳),西入武关,返咸阳。秦始皇此行,主要是办了三件大事。首先是泰山封禅。春秋战国时期,在齐鲁人的心目中,泰山是最高的山,人间的帝王应该到最高的泰山去祭上帝,表示受命于“天”。在泰山上祭称之“封”,在泰山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的祭谓之“禅”。秦始皇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认同齐鲁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功德。在刻石中,秦始皇宣称自己“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第二是在琅邪郡时,感觉很好,“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在琅邪台刻石中,秦始皇宣传了秦朝疆域之广:“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第三是派徐福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仙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