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部 风云初变,1069~1071 16、马王初较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安石“称病”,司马“入枢”

熙宁三年(1070)二月,神宗颁布制诰,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枢密副使,属于二府大臣,地位仅次于宰相、副宰相和枢密使,是枢密院的副长官,主管军事。按照本朝传统,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的实际权力与其排序从来都不必完全一致:太宗朝吕端做宰相,寇准(962~1023)做副宰相,真正主持中央工作的是寇准。仁宗朝庆历新政的两个实际领导人,一个是副宰相范仲淹,另一个是枢密副使富弼。眼前的例子也是明摆着的,王安石只是副宰相,可谁都知道,真正能够说服皇帝、主导政策走向的,不是宰相曾公亮、陈升之,而是王安石。皇帝的信任才是二府大臣权力的实际源泉。谁都知道,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政策主张的,而神宗一直是王安石的坚强后盾。王安石曾经明确地向神宗表示,司马光是反对派的旗帜,不能大用,用司马光就是为反对派“立赤帜”。如今,神宗却要司马光进入中央领导集体,究竟是为了什么?

神宗让司马光进入中央领导集体的时间,正在王安石“病告”期间。二月初五,王安石开始在家养病,六天之后,十一日,神宗发布了司马光的枢密副使任命。

王安石为什么要告病?因为前任宰相韩琦告了他一状。

韩琦告的却也不是王安石本人,而是王安石正在大力推行的一项政策—青苗法。青苗法的做法,是在青黄不接的季节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农民自愿借贷,到收获季节还款,如此一来,农民有粮食吃,有种子种,又不必忍受高利贷者的盘剥;而政府既可以从中获得合理的利润,又可以抑制民间高利贷资本的膨胀,缩小贫富分化,农民与政府各得其所。听起来两全其美,然而这只是青苗法的“设计意图”。韩琦在报告里说,他在河北看到的,落到实处的青苗法其实一点也不美:它变成了强制贷款,所有农户都必须借贷,富人可以多借,穷人只能少借。而且利率颇为不低,春天1000个铜板发下去,除非是遭遇大灾荒,到了秋天就必须得有1300个铜板交上来,不到半年,30%的利润率。而且这是政府的贷款,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在后面盯着,谁敢拖欠,谁能拖欠?! 韩琦的结论是,青苗法是打着利民旗号的敛财利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