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十八 长平之战 一个心存幻想,一个纸上谈兵:君臣皆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赵国作为一个强国,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最终损失了四十五万名士兵。当历史最终定格在这一刹那之时,赵国的覆亡已经无可挽回。

长平之战前秦国固然在秦昭襄王的统治下已经成为天下第一强国,但是,此时的赵国也是六国之中唯一可以和秦国叫板的国家。一个几乎可与秦国抗衡的国家,为什么在长平之战中竟然败得如此之惨呢?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赵国最终的失败呢?

我们先说赵国。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误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准备不够,底气不足,临战易将。

“准备不够”是赵国长平之战失败的第一个原因。长平之战后,无数后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历史话题是:赵国应该不应该接受上党之地?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可以白白得到一个下辖十七座城邑的上党郡,从道理上讲,赵国理应接收。这叫不要白不要。赵孝成王决定接受上党郡并没有错,错在哪里呢?两点。一是赵国接收了上党郡,就意味着秦、赵两强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大战、恶战、生死决战。秦要统一天下,秦、赵两强之间的恶战、大战是不可避免的。赵国可以选择的只有和秦国决战的时间、地点。如果以长平之战赵国阵亡四十五万条生命为由指责赵国不该接受上党郡,那么,赵国不接受上党郡就能避免秦、赵两强的决战吗?这场决战不在长平也一定会在其他地方开始。所以,赵国接受上党郡的本身并不存在对与错。决定对与错的是,赵国是否做好与秦国决战的准备。这包括心理准备、战争准备。战争准备又包括选将、筹备军粮,等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