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7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12-02 17:21:42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九 宋纪一 凡四年

【671】哭笑两由之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

宋王欲受禅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兴复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遂荷九锡。今年将衰暮,崇极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群臣惟盛称功德,莫谕其意。日晚,坐散。中书令傅亮还外,乃悟,而宫门已闭,亮叩扉请见,王即开门见之。亮入,但曰:“臣暂宜还者。”王解其意,无复他言,直云:“须几人自送?”亮曰:“数十人可也。”即时奉辞。亮出,已夜,见长星竟天,拊髀叹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姑验矣。”

————————

当年邓小平感慨于时局变化,喟叹曰:“这些年我们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没有抓好教育。”

宋王刘裕想做皇帝的时候,发现身边没有捧场、张罗的文人,也是他多年不抓文化教育的后果。当时刘裕并不在建康,而是镇守寿阳,他召集群臣——独立于“晋天下”的“宋国”当然有君臣之分——嘚嘚嘚说了半天:一,我功劳太大了,再做人臣相当不合适了;二,我年纪大了(当时刘裕已经五十七岁了),该告老还乡了。

史书上居然说刘裕的这番话没人听得懂,只有一个叫傅亮的,喝完酒回到家里这才慢慢琢磨出味来。只要有觉悟就不在早晚,傅亮连忙赶到宋王王宫,请求连夜接见。傅亮见到刘裕,只说一句话:“我该回建康一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