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0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0-10-01 10:07:36

第127章思想者-大唐卓越政论家陆贽(续一)

既然陆贽这么牛,为什么他的的政治遭遇却是那么的坎坷和不理想呢?

这就得从他所处的时代和政治环境说起,以下我们综合一些史料观点加以阐述。

陆贽生活的时代,几乎是与昏君唐德宗平行的一个政治时代,这也正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他生不逢时施展不了政治才能的悲哀所在(如果他有能隐居的李泌的高超处世哲学那又另当别论,偏偏他又有眼里容不下沙子的直率性格,更是频频招致攻击,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也),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个人原因。

话说陆贽出生不久之后,唐朝就爆发了令大唐盛世化为泡影的“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此后更是战乱不断,军阀频繁混战,大唐处于混乱的分裂状态,国家经济每况愈下,民不聊生,到了唐德宗时期,此种混乱状态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唐朝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日趋加深,积重难返,就像一个病入膏盲的病人一样难以治愈,除了来个李世民一样的英主进行“推倒重来”式的非一般改良,不然的话按照当时的历史条件谁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明显的政治成效,就是李泌也不能,只能做维持会会长。

而最可悲最有讽刺意义的是,聪明绝顶的陆贽偏偏遇到了昏庸无道的唐德宗,皇帝尽管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有时也能采用陆贽的一些正确建议,而昏君的本性就是最不“推诚”,最喜欢自以为是,最爱听话和会溜须拍马的庸才,虽然唐德宗叫陆贽给他写过据说把前线将士感动得痛哭流涕连叛乱者都因此而上表谢罪令“四方人心大悦”的《罪己诏》,说什么“不知稼穑之艰难,不恤征戍之劳苦,泽靡下究,情未上通,事既拥隔,人怀疑阻。犹昧省己,遂用兴戎,征师四方,转饷千里,……转死沟壑,离去乡闾,邑里丘墟,人烟断绝。天谴于上而朕不寤,人怨于下而朕不知,驯致乱阶,变兴都邑,万品失序,九庙震惊;上累于祖宗,下负于蒸庶,……罪实在予!”,尽管这也是古往今来最著名最彻底的皇帝检讨书和忏悔录,责己之切反省之深溢于言表,可惜这只是有才的陆贽为皇帝做的检讨,尽管感动得大家热泪盈眶,最终还是感动不了皇帝自己,那只是迫于军事形势和政治需要做出的政治表演秀而已,也可以算是一种口是心非的权宜之计,你绝对不能当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