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3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科斯本人曾经指出,他在《企业的本质》一文中说在企业内配置资源的是“企业家-协调者”,这只不过是一种形象化的方便说法。他在那里是用“企业家”一词来代表在企业中实际配置资源的那种非价格的机制,它是一个不仅包括管理部门、而且包括领班和许多工作人员的管理体系(Coase, R., 1988a,279页)。后来他的追随者威廉姆森就把企业内部的协调机制概括为等级制的组织,因而企业与市场在配置资源方式上的不同就化成了等级制与市场这两种协调方式的不同(Coase, 1988b, 286页)。科斯此文发表之后,西方经济理论界一般就都把企业内部内部看成是一个等级制组织,认为是等级制决定着企业的行为,而企业家处于这个等级制组织的顶点(Baumol, 1968, p. 64)。这样一来,科斯的论文就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中奠定了一种传统,它把企业内部的组织看成是一个以企业家为最高领导的等级制体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内部靠等级制体系管理的组织,它内部的资源配置是由指挥和命令来实施的,因而它是与通常的市场交易不同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在强调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与市场交换关系截然不同这一点上,科斯的学说实际上是重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反复强调的论点。在这方面,重要的是科斯与马克思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他们都将企业看成是一个以自上而下的命令和等级制的体制来管理生产活动的实体,它与市场有着不同的协调经济活动的方式。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强调:“劳动力的消费”,“是在市场以外,或者说在流通领域以外进行的”(《资本论》第一卷第199页)。他将这种指挥命令和等级制的管理方式概括为“资本指挥劳动”,工人“在资本家的支配下劳动”。“现在,在生产场所不能缺少资本家的命令”。“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形式来说是专制的。随着大规模协作的发展,这种专制也发展了自己特有的形式”:现在资本家“把直接和经常监督单个工人和工人小组的职能交给了特种的雇佣工人”,“在同一资本指挥下共同工作的大量工人也需要工业上的军官(经理)和军士(监工),在劳动过程中以资本的名义进行指挥。监督工作固定为他们的专职。”(《资本论》第一卷367、369页)。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