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2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燃机和电力的发明与应用、西门子-马丁炼钢技术的推广、钢的广泛采用、若干化学技术的突破等新的技术创新,带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如冶金、机器制造、电力、电机、石油和化工等重工业部门先后建立和发展起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大大加速了资本积累过程,生产规模和金融组织不断扩大,股份公司在德、美等国成为主要的资本组织形式,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变化和进一步发展,使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及起内部劳动过程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 分析的中心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福特制危机的出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组织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调整过程,逐渐形成了后福特主义或灵活积累模式,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这种转变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垄断组织理论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从资本集中的研究中对垄断组织的产生做了科学的预见。恩格斯在晚年注意到垄断生产组织的出现,在编辑《资本论》第一、三卷时,以小注和增补的方式 ,描述并初步解释了垄断组织的出现。1903年,拉法格发表了《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一文,指出托拉斯利用经济手段“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拉法格,1985,212页)这种生产组织是从实际的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托拉斯的利益同银行的利益溶合在一起”,“托拉斯体系必须通过银行的统一组织将工业联系成整体”,“工业和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必要联合起来。”(同上,270-272页)通过分析托拉斯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他认为“资本主义正在演变到它的最后阶段。”(同上,226页)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