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2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09-12-10 21:16:31

第二节:蒙古高原

在中国历史当中,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东亚农耕民族的恶梦。尽管现在蒙古高原对东亚的地缘压力,已经被东欧平原通过西伯得亚而暂时替代。但即使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缓冲地区,我们也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地缘结构。

从地理结构上来讲,蒙古高原东界为大兴安岭,西界阿尔泰山脉,北界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阴山——燕山山脉。整个高原的主体目前为蒙古国所占据,南部部分基本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而西北部分行政上归属俄罗斯“图瓦共和国”。

这种行政上的划分结果,更多的是缘自于近代中俄两国的政治博弈。当然,正如我们经常说到的,大部分的行政区划仍需遵循一定的地缘规律。即需要考虑明显的地理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族群差异。就蒙古高原而言,这一规律仍然存在。

附:蒙古高原地缘结构图

日期:2009-12-10 21:18:23

在欧洲人尚未凭借大航海时代获得新的地缘优势的时候,亚洲基本上还是依据自己轨迹行进在古典时期。偶有与欧洲发生碰撞,也更多的是以亚洲部分的游牧民族向欧洲进行地缘扩张为主。对于东亚核心区的古中国人来说,蒙古高原的地缘压力是无法根除的。

依靠农耕民族自己的力量固然无法做到整合蒙古高原,但并不代表二者之间没有机会形成一个整体。在古典时期末期,与北亚游牧民族所有同等地缘优势以及机动性的东北渔猎民族——满族促成了双方在地缘上的结合。这使得东北亚地区的三股地缘力量,即长城以南以农耕文化,东北平原的渔猎文化,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有机会成为一个整体,从而结束千年的争斗。当然,基本三方地缘上的差异以及外部力量的影响,这种结合在当时还远远算不上稳定。最终的结果是东北平原接受了农耕文化,并完全融入了东亚核心区。而蒙古高原的地理特点仍然不适合开展大规模农业活动。这也让外部力量有机可趁,最终将蒙古高原的大部独立为一个缓冲国。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古典时期末,农业技术的提升可以使蒙古高原提供足够的耕地(象东北平原那样),那么长城以南的农民一定会迅速的将之填满,就象他们在东北平原所做的那样。这种时候,地缘的融合会让双方真正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分属两个政治体(无论外力如何作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