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09-10-09 01:24:50

晚清变法,时机上太迟,而动作上又曾经一度过猛,缺乏缓冲地带,也许这也是改良最后让位于革命的一大因素。

甲午之后,大清国处于帝国主义在远东竞相争夺之中,外患日益严重,清王朝的主政者以及民间的知识精英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出于“救亡”的共识,一种更急切、更激进的变革情绪开始主导了朝野的近代化主张及实践。

既然洋务官僚领导的自强努力不能促使帝国在甲午一役中取胜,那么这种局部、边缘的近代化如何给人“救亡保种”的信心?帝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使之脱胎换骨的救国方案。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康有为带着他的变法计划走上历史前台。年轻的光绪皇帝一心要有所作为,决不做亡国之君,当康有为提出“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主张,并呈上如何“全变”的全盘计划时,一定极大地触动了年轻皇帝的心。

1898年,旧历戊戌年,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了“百日维新”。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在整整100天中,光绪发布了大约40道旨在使中国的国家、行政、教育、法律、经济、技术、军事、丨警丨察制度现代化的谕令。然而,对于变法的技术性问题,焦灼的皇帝和他的维新智囊团显然考虑不足,等到保守势力一反扑,形势立即逆转,变法被迫中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