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宏观上,日本二战后早期的经济政策是符合“从需求出发”的方向的。 当时,欧美国家并没有真正理解到需求导向的经济方针的意义,不过日本的经济政策从直觉出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而日本的经济政策不仅引导了日本的“经济奇迹”,更促成了世界经济的大变革。(这与日本的地缘经济和当时的日本经济情况紧密相关。 有机会,我会结合日本,谈谈地缘经济与社会经济形态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心理对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本采取了产业优先的政策,其中一个就是VCR录像机产业。 通过政策扶持,加上日本企业的积极竞争,日本在VCR录像机上打败美国企业,占领了美国市场,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 这样的方法促成了一批日本企业的崛起,让日本人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并且形成了一整套打入美国市场,打垮美国企业的商业模式。 到1970年代后期,也就是日本战后重建的30年,日本形成了纵横美国市场的品牌集群,让美国的知识界和管理界开始陷入恐慌之中。

同时,从生产角度出发的经济,与通货膨胀紧密相连。首先说一下,为什么发生通货膨胀? 是因为纸币发现过多。 那么,为什么纸币发行过多? 就是因为以生产为导向是盲目的生产,必然会与社会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偏差,生产出大量无需求的产品,然后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同时,社会真正的需求没有满足,导致人们争抢剩余的满足真正的需求的商品而导致的。 比如说,社会里有土地十亩,能够生产十桶食用油,而社会需求是十桶油。 那么所有十亩地都用来生产油,社会生产与需求完全匹配。 但是,经济政策决定,其中的五亩地用来盖房子,剩下的五亩地用来生产食用油。那么,市场上只有5铜油供应,同时出来5套房子。 但是,人们首先必须得吃饭,连饭都没得吃,就不用谈什么房子了。 于是,人们只需要油,那么5套房子就变成了无需求生产。 而市场上还是那么多钱,人们必须拿同样的钱,购买剩下一半的东西,所以物价整体上涨一倍,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