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1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们都知道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无法逾越的巅峰,和魏晋南朝诗相比,唐诗也称为“近体诗”,而唐诗的发展又是建立在“永明体”基础之上的。所谓永明体,就是齐武帝萧颐永明年间文学界在刘宋“元嘉体”的基础之上对诗歌发展做出的重大改革,永明体的出现,对后来唐诗的发展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

元嘉体以谢灵运、鲍照和颜延之为代表人物,梁初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评论元嘉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词句过于华丽铺张,但意境不深。而“永明体”相对文风自由的“古诗体”来说,更讲究声律和对仗的工整,诗体日趋严密,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气魄雄大、瑰丽万千的唐诗。

永明体有两位旗帜性人物,一位是理论上的旗手,步兵校尉沈约;一位是实际创作的旗手,镇西功曹谢朓。沈约是史学大家,同是也是南朝著名的大文学家,他对永明文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四声八病”理论。

所谓四声,即声调上的“平上去入”,所谓八病,即在诗歌创作中应该避免的八个误区,八病是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永明体的另一位旗手谢朓是南朝著名诗人,说到谢朓,留给后人印象最深的倒不是他的诗篇,而是他有一位极为铁杆死忠的超级大粉丝--诗仙李白。李白代表作之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名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青莲狂吟的这位小谢,就是谢朓。李白写谢朓的这首诗可以说是李白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原诗附后。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