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4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很难确定先秦时期从中国西南动身迁徙到中南半岛的各族移民是否将文字体系带到了当地,但是我们知道汉初南越王国使用的汉字是秦朝的远征军推行的。当年文明程度低于或与南百越相当的中南半岛各民族很可能没有自身的文字,看到印度的商人使用这种先进高效的文明工具来记录和传递信息,受此启发借鉴印度文字系统创造出本民族的文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至于接受印度教或者佛教的原因相对而言更简单。中国人的祖先不像很多上古著名文明的先民那样相信神灵在世界上的独一无二作用,我们的神话体系里尊崇的多是远古推动文明萌生的人世英雄,而不是万能永恒、至高无上的创世诸神,也没有发展出典型的善恶二元论世界观,最多我们虚拟了一个非人格化的天,信奉自然的“天道”。古印度的宗教神学体系则比我们发达得多,两相比较之下,中南半岛的居民接受印度教、佛教等印度特色的典型救赎宗教,满足他们在信仰领域的精神需求,也是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

仔细考察中南半岛上部的历史,我们还是能发现两大文明在半岛上的渗透和影响还是大体存在一条分界线的,缅北、老挝、越南北部受中国影响明显,下缅甸、泰国大部、柬埔寨则带有浓厚的印度文明色彩。印度文化虽然在半岛上部更强势些,但古代中南半岛内陆交通不方便(森林、山峦、高原阻隔),各民族、各部落势力分散,自始至终都没有可与中华帝国抗衡的地区性强国积极推广,使印度文化的扩散始终无法成功进入半岛北部。总体而言,公元七世纪前邻近南部中国的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受中国影响相对多些,毗邻印度洋的海岸地区及交通方便的内陆地域则明显受古印度文化影响很大。公元一世纪至七世纪横跨缅甸南部和泰国部分国土的大国扶南就是个典型,但它势力最盛时也只能影响柬埔寨和老挝、越南南部,无力深入老挝北部高原,更遑论越南北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