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2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赵光义早年跟赵普的关系很好,主要是因为赵普为人机巧,与赵匡胤一家相处得都很好。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去世前几个月,就是赵普照顾的,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对赵普也是另眼看待,因赵普曾给赵匡胤担任过掌书记,所以即便是赵普后来当上了大官,杜太后也依旧十分亲切地称他为“书记”,从来不把他当外人。杜太后对赵光义也格外偏爱,她知道赵普是有本事的人,便多次叮嘱赵光义凡事要向赵普请教,甚至出门时也要和赵普偕行。此时赵光义和赵普没有任何矛盾,对此自然也没有什么异议,不过这种情况到赵普拜相之后就完全变了。

乾德二年(964年)正月,赵普受任宰相,当年六月,赵光义也被加封为中书令。此时赵光义的头衔是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封尹,听起来非常唬人,但实际地位并没有那么高,列班还要在赵普之下。宋朝官制,有职、衔、差之分,“职”就是“官职”,这是发放工资补贴的依据,比如说赵光义的中书令,这是正一品的官职,那么到发工资的时候,他就可以按正一品的标准来拿。“衔”就是“头衔”,也就是加上去的荣誉,比如说赵光义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算是宰相,不过这种宰相被称作“使相”,只是荣誉称号,并没有实际权力。“差”就是“差遣”,只有受皇帝或中书省差遣的官员,才有处理具体事务的权力,成为“职事官”,比如说赵光义的开封尹就是职事官,这也是他的实际官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