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9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王莽知道自己是读书人捧上来的,他必须回馈读书人。王莽在长安大兴土木,建学校,修礼堂,盖宿舍楼,用以太学的扩招。宿舍楼盖得最夸张,有一万多间,就当时的文化普及水平以及读书人规模,这是个天文数字。王莽还把本来编制五人的五经授课博士,增加到二十五人(五经:周易,尚书,礼记,诗经,春秋)。全中国但凡教学生超过十一个的读书人,都可以来长安报道;家里藏有古书的人并且多少懂点儿的,也都可以来长安报道。集中培训。

乌泱泱几千读书人来到了长安。老少中青,围坐太学,指点江山,探讨学术,东西南北,什么口音都有,谁也听不懂谁说什么,面红耳赤,蔚为壮观。

王莽这么折腾,除了回馈读书人对他的支持之外,还有个美好的心愿,就是统一学术。比如张老师这么理解诗经,李老师又是那么理解的,那大家都来长安,聚到一起,都把各自的理解表述出来,求同存异,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准确又兼顾各家的版本。汉朝那时候不像清朝乾隆皇帝修四库全书,打着堂皇的旗号却阴暗无比毁书无数,所以基本上来讲,王莽鼓捣的这个事情,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只看到成群的读书人在长安城四处游荡,或者争论不休,一直也没见到什么具体的成果出来。

王莽又在全国召集治理黄河的能人,来了几百个。也是七嘴八舌,什么意见都有。有的说,治黄河首在泄洪;有的说,要开凿新河道,导引水流;有的说,要大规模搬迁。平心而论,这几条都称得上真知灼见,都不是书呆子言论。负责这个议题讨论的桓谭也觉得,如果把这些人说的综合一下,肯定能找到治理黄河最合理的方法。治理黄河的费用是一次性的,不会给国家造成长久的负担,而且治理黄河能促进就业,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