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01-20 08:11:14

讲完了房玄龄,下一个当然就轮到杜如晦了。

杜如晦,表字克明。和房玄龄一样,此人同样是个“官五代”。他的高爷爷杜皎是北周的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曾爷爷杜徽官至北周河内太守;爷爷杜果起初是北周的温州刺史,后来则是大隋的工部尚书、义兴公;老爹杜咤官至昌州长史。

史载,“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看来,懂历史的年轻人比较容易当大官儿啊。小玉偶还是有希望的。

和房玄龄的遭遇有些雷同,杜如晦在“隋大业中以常调预选”。大隋中组部高孝基部长看到他,同样是惊为天人:“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

看看人家高部长,多会说话,见谁就说谁好。不过,依小玉之见,这厮就是个卖嘴皮子的家伙。因为,他同样也没给杜如晦提供什么特别的机会。杜如晦入仕的起点仅仅是滏阳尉。

杜如晦完全就没把小小的县尉放在心上,不久之后,他索性辞官不做了,当起了陶渊明第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逍遥日子。

公元618年,李渊正式称帝建唐。李世民听说大兴本地有一才子名叫杜如晦,此人足智多谋,便将杜如晦召进府中任兵曹参军。

当时,大唐政权刚刚建立,地方官吏的需求量极大。于是,李渊便就近从各王府的幕僚中挑选人手,调任外地。李世民的秦王府人才济济,所以“被外迁者众”。杜如晦也名列其中。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