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9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对于曹操而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杀人。

分析一下崔琰被逼自杀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这事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谋已久的。

杨训的上表根本没有问题。当时曹操进爵魏王,群臣共贺,为曹操歌功颂德的人多了,为什么这些人偏偏议论杨训?而杨训赞颂曹操功德,这些人又怎敢妄加议论?这里肯定有曹操的授意或引导。曹操只需一个表情一句话语,这帮奴才便心领神会。他们知道曹操“醉翁之意不在酒”,于是直接“咬”向崔琰。面对突如其来的一群疯狗,崔琰镇定自若。崔琰是不怕“狗”的,这些“狗”们平日都怕崔琰!虽说不怕“狗”咬,但崔琰还是感到奇怪,于是就派人把杨训的表文拿来看看。看过以后,他有点明白了,于是就写了那几句话:“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此时再细细品味,这句话的意思就又有了不同:“表文我看了,这件事很好玩啊!等等吧,看来还会有事儿。”结果果然出事了!这封信没送到杨训处,直接被送到曹操那儿去了。于是曹操大怒,便出现了前文逻辑混乱的解读。其实,无论崔琰写的是什么,曹操都会发怒的;无论崔琰写的是什么,曹操都能读出对自己的诋毁的!

孔子曾经曰过:“无耻之耻,无耻矣!”对于曹操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评价比这句话更恰当呢?

“声姿高暢,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的崔琰被处以髡刑,然后被罚做苦役。这时候,如果崔琰低低头,表现出痛苦不堪的样子,再有点“悔过”的表示,估计曹操还能放他一条生路。但那不是崔琰,大丈夫行事光明正大,无愧天地,怎么可以为了生命丧失自己的尊严呢?于是,崔琰的“辞色不挠”终于让曹操动了杀心,而曹操的杀心恰恰成就了崔琰。孔子云“杀身成仁”,不“杀身”怎么能“成仁”呢?与荀彧一样,崔琰自杀的那一刻,他成就了“圆满”,也成就了“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